成语意思衣食不足。指贫穷。亦作“缺食无衣”。
成语出处明李贽《焚书 复李渐老书》:“即此衣食之赐,既深以为喜,则缺衣少食之烦恼不言而知也。”
成语意思见“迁延岁月”。
成语出处清·钱彩《说岳全传》第31回:“若不然,徒然虚废钱粮,迁延时日,究竟无益也。”
成语意思猿猴失去了栖身的树木。比喻人漂泊流浪
成语出处唐·杜甫《寄杜位》:“寒日经檐短,穷猿失木悲。”
成语意思源:河流发源的地方;溯:逆流而上。原指逆流而上探寻河流的源头。现比喻探究和追溯事物的原由。
成语出处清 王十禛《然灯记闻》:“为诗要穷源溯流,先辨诸家之派。”
成语意思见“岂有此理”。
成语出处元·刘祁《归潜志》第七卷:“夫己所有不能保,而夺人所有,岂有是理?”
成语意思说话轻率、放肆。
成语出处《旧唐书·张玄素传》:“近代宋孝武轻言肆口,侮弄朝臣,攻其门户,乃至狼狈。”
成语意思气:气势。气势宏大,可以压倒山河
成语出处元·王实甫《丽春堂》第一折:“可正是气压山河百二雄……”
成语意思弯腰曲膝。
成语出处战国·赵·荀况《荀子·富国》:“诎要桡腘。”
成语意思见“轻言细语”。
成语出处周立波《暴风骤雨》第二部:“娘们又用软手段,体贴他,笼络他,跟他轻言软语地说道。”
成语意思验:效果;响:回声。很快就可以看到效果
成语出处清·纪昀《阅微草堂笔记·滦阳消夏录》:“赵鹿泉前辈有一符,传自明代。曰:‘高行真人精练刚气之所化也。试之,其验如响。’”
成语意思谓反应迅捷,如回声之相应和。语本《庄子·天下》:“其动若水,其静若镜,其应若响。”
成语出处《子华子·晏子》:“如以匙勘钥也,如以玺印涂也,必以其类,其应如响。”
成语意思比喻对答迅速,反应极快。
成语出处先秦 庄周《庄子 天下》:“其动若水,其静若镜,其应若响。”
成语意思形容恼怒到极点。
成语出处晋 陈寿《三国志 吴志 吴主传》:“权大怒,欲自征渊”裴松之注引晋 虞溥《江表传》:“朕年六十,世事难易,靡所不尝,近为鼠子所前却,令人气涌如山。”
成语意思形容花言巧语,能说会道。
成语出处《诗经·小雅·巧言》:“巧言如簧,颜之厚矣。”
成语意思同“青蝇点素”。
成语出处《艺文类聚》卷二六引三国·魏·丁仪《厉志赋》:“疾青蝇之染白,悲小弁之靡托。”
成语意思晴天的白云,秋天的月亮。比喻人性格爽朗,胸襟高洁
成语出处《宋史·文同传》:“与可襟韵洒落,如晴云秋月,尘埃不到。”
成语意思形容说话声音极轻微。
成语出处明·兰陵笑笑生《金瓶梅》第23回:“不许你在汉子跟前弄鬼,轻言轻语的。”
成语意思轩昂:精神饱满。形容人精神饱满,风度不凡。
成语出处明 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43回:“张昭等见孔明丰神飘洒,器宇轩昂,料道此人必来游说。”
成语意思跂:抬起。抬起脚跟远望
成语出处战国·赵·荀况《荀子·劝学》:“吾尝跂而望矣。”
成语意思见“千言万语”。
成语出处《四游记·太子被戏下武当》:“千语万言劝解太子,如风过耳,不肯回朝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