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首:头;下心:屈服于人。形容屈服顺从。
成语出处唐 韩愈《祭鳄鱼文》:“刺史虽驽弱,亦安肯为鳄鱼低首下心,伈伈睍睍,为民吏羞,以偷活于此邪?”
成语意思比喻贪婪的人唯利是图
成语出处汉 应劭《风俗通》:“齐人有女,二人求之。东家子丑而富,西家子好而贫。父母疑不能决,问其女,定所欲适。……女云:‘欲东家食,西家宿。’”
成语意思同“东张西望”。
成语出处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三八回:“程相公此时两只眼睛不够使的,正在东睃西望,又听得那为吆喝:‘吃酪罢!好干酪哇!’”
成语意思原指作品分类,后指同时被称誉的兄弟
成语出处汉·王逸《楚辞章句·招隐士序》:“著作篇章,分造辞赋,以类相从,故或称‘小山’,或称‘大山’。”
成语意思斗:容器,1斗=10升;筲:竹器,1筲=12升。形容人的气量狭小,见识短浅
成语出处《剪灯余话·秋夕访琵琶亭记》:“委任臣僚,非才者众,如陈平章、姚平章,皆斗筲小人,而使之秉钧轴,握兵符。”
成语意思指地位、工作等很卑下;低人一等。也指神态恭顺卑屈。
成语出处清 孔尚任《桃花扇 听稗》:“你嫌这里乱鬼当家别处寻主,只怕到那里低三下四还干旧营生。”
成语意思语出《淮南子·精神训》:“知冬日之箑,夏日之裘,无用于己,则万物之变为尘埃矣。”后因以“冬箑夏裘”比喻不合时宜。
成语出处南朝·宋·鲍照:“伊冬箑而夏裘,无双功而并盛。”
成语意思斗:容器,1斗=10升;筲:竹器,1筲=12升。形容人的气量狭小,见识短浅
成语出处《宋书·沈攸之传》:“况乎行陈凡才,斗筲小器,而怀问鼎之志,敢构无君之逆哉?”
成语意思形容说话时恭顺卑微的样子。
成语出处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95回:“这里只苦了袭人,在宝玉跟前低声下气的伏侍劝慰。”
成语意思形容有所畏惧,躲躲闪闪。
成语出处《儿女英雄传》第四十回:“褚一官平日在泰山跟前还有个东闪西挪,到了他的娘子跟前,却是从来说一不二。”
成语意思比喻不合时宜
成语出处东汉 王充《论衡 逢遇》:“作无益之能,纳无补之说,以夏进炉,以冬奏扇,为所不欲得之事,献所不欲闻之语,其不遇祸,幸矣,何福佑之有乎。”
成语意思比喻学问既高便能融会贯通,眼光远大。
成语出处先秦 孟轲《孟子 尽心上》:“孔子登东山而小鲁,登泰山而小天下。”
成语意思指到处寻找与搜集
成语出处许地山《空山灵雨 补破衣的老妇人》:“我们所为,原就和你一样,东搜西罗,无非是些绸头布尾,只配用来补补破衲袄罢了。”
成语意思犹言声东击西。扬言要攻此方,实际却攻彼方。
成语出处明·李东阳《喻战送李永敷南归》:“子知战乎……神出鬼没,东声西击,变化而无常者,用也。”
成语意思道、学:学问。学识比天高比海深。形容学识渊博。
成语出处明·无名氏《鸣凤记·邹林游学》:“道山学海功非浅,孔思周情文可传。”
成语意思比喻极其危险和艰难的地方
成语出处明·冯梦龙《喻世明言》第37卷:“有等恶人,受罪如刀山血海,拔舌油锅……诸般罪孽。”
成语意思由计时器控制、能在预定时间自动引爆的炸弹。比喻潜伏的危机
成语出处邓小平《党在组织战线和思想战线上的迫切任务》:“他们是一股有野心的政治势力,不可小看,如果不在整党中解决,就会留下祸根,成为定时炸弹。”
成语意思闪:侧身急避;躲:躲避。形容四处躲避
成语出处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61回:“卢俊义挺着朴刀,随后赶去,李逵在林木丛中东闪西躲。”
成语意思斗:容器,1斗=10升;筲:竹器,1筲=12升。形容人的气量狭小,见识短浅
成语出处东汉·班固《汉书·谷永传》:“永斗筲之材,质薄学朽,无一日之雅,左右之介。”
成语意思犹言少量的财富。
成语出处《汉书·扬雄传上》:“家产不过十金,乏无儋石之储,晏如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