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形容举止诡秘;行为不光明正大或不正派。
成语出处明 凌濛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第20卷:“巢氏有兄弟巢大郎,是一个鬼头鬼脑的人,奉承得姊夫姊姊好。”
成语意思同“孤雏腐鼠”。
成语出处清·钱谦益《春秋论二》:“成济,奴隶小人,昭视之,孤豚腐鼠耳。”
成语意思指旧的习气或毛病等又出现了。同“故态复萌”。
成语出处清 蒲松龄《聊斋志异 八大王》:“今老将就木,潦倒不能横飞,故态复作,我自不懈耳。”
成语意思见“故态复萌”。
成语出处唐·刘禹锡《砥石赋》:“故态复还,宝心再起。既赋形而终用,一蒙垢焉何耻?”
成语意思广庭:宽大的场所。众人聚集的公共场所。
成语出处秦·孔鲋《孔丛子·公孙龙》:“尹文曰:‘使此人于广庭大众之中,见侮而不敢斗,王将以为忠乎?’
成语意思见“高楼大厦”。
成语出处元·杨暹《刘行首》第四折:“师父,此处索是幽静,弟子不恋高堂大厦。”
成语意思榭:建筑在高台上的房屋。指园林中休息和观览四周的高大建筑物
成语出处宋·李恪非《书洛阳名园记后》:“高亭大榭,烟火焚燎,化而为灰烬。”
成语意思指体形高大的马。也比喻人的体形高大。
成语出处清 禇人获《隋唐演义》第十一回:“这个人浑身都是新衣服,铺盖齐整,随身有兵器,骑的是高头大马。”
成语意思指不切实际的言谈、议论
成语出处宋 朱熹《朱子语类》第120卷:“江西学者自以为得陆删定之学,便高谈大论,略无忌惮。”
成语意思见“过屠门而大嚼”。
成语出处梁启超《复刘古愚山长书》:“然则居东南而谭富强,其犹过屠大嚼。”
成语意思使苍天和大地为之感动。形容诚意感人至深。亦比喻使无情天地受感动。形容冤屈极大。
成语出处宋 释道原《景德传灯录 义柔禅师》:“诸佛出世,说法度人,感天动地;和尚出世,有何详瑞?”
成语意思管:笔管,指笔;焦:干燥。笔写秃,嘴唇说干。比喻办事交涉很费力
成语出处清·薛福成《通筹南洋各岛添设领事官保护华民疏》:“外部以咨商藩部为辞,藩部以官民不便为说,虽管秃唇焦,而终无如彼何。”
成语意思竿头:竹竿尖头;上:上升。比喻学业进步很快。
成语出处《秉烛谈》:“招贤大师赠一偈曰:百丈竿头不动人,虽然得人未为真。百丈竿头须进步,十方世界是全身。”
成语意思佛家语,比喻道行、造诣虽深,仍需修炼提高。比喻虽已达到很高的境地,但不能满足,还要进一步努力。
成语出处清 无名氏《后会仙记》:“(青青柳)复吟云:‘学问无穷水接天,竿头日进古人言。’”
成语意思犹言融会贯通。
成语出处宋·袁燮《〈象山先生文集〉序》:“自始知学,讲求大道,弗得弗措,久而寝明,又久而大明,此心此理,贯通融会,美在其中,不劳外索。”
成语意思腾:跳跃。形容奔弛迅速。也形容神魂飘荡。
成语出处汉 赵晔《吴越春秋 阖闾内传》:“走追奔兽,手接飞鸟,骨腾肉飞,拊膝数百里。”
成语意思谭:同“谈”。高妙清正而空泛不实的言谈
成语出处《东观汉记·赵勤传》:“到叶见霸,不问县事,但高谭清论,以激励之。”
成语意思滚:液体沸腾;汤:开水。沸水倒在冰雪上,雪很快就溶化。形容极为容易
成语出处清·石玉昆《续小五义》第124回:“这一场大战,只杀得天翻地覆,滚汤泼雪,转眼间尸横满地,血水直流。”
成语意思故土:出生地,或过去住过的地方,这里指故乡、祖国。难于离开故乡的土地。形容对家乡或祖国有无限的眷恋之情。
成语出处李晓明《平原枪声》:“俗话说:‘故土难离’。”
成语意思秦始皇有一方镜,能照见人心等。比喻执法者判案公正严明。
成语出处《西京杂记》卷三:“有方镜,广四尺,高五尺九寸,表里有明,人直来照之,影则倒见。以手扪心而来,则见肠胃五脏,历然无碍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