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更:再;长物:多余的东西。没有多余的东西。形容除此之外空无所有
成语出处清·李绿园《歧路灯》第七回:“字画不过三五张,俱是法书名绘,几上一块黝黑的大英石,东墙上一张大瑶琴,此外更无长物。”
成语意思贵:地位高;尊:地位或辈分高,尊贵。显贵者不可能永处尊贵的地位
成语出处晋·傅玄《吏部尚书箴》:“贵无常尊,贱不指卑。不明厥德,国用颠危。”
成语意思比喻互相辅助。
成语出处晋 陈寿《三国志 蜀志 邓芝传》:“蜀有重险之固,吴有三江之阻,合此二长,共为唇齿,进可兼并天下,退可鼎足而立。”
成语意思比喻办不到的、不自量力的事情。
成语出处元·乔吉《两世姻缘》第一折:“有那等花木瓜长安少年,他每不斟量隔屋撺椽。”
成语意思不前:不敢上前。事情尚难确定时,怀着犹豫不定的心情,观察事物的发展,暂不前进。
成语出处《史记·信陵君列传》:“名为救赵,实持两端以观望。”
成语意思克:攻下。没有攻占不下来的。形容力量无比强大。
成语出处清 百一居士《壶天录》上卷:“古来战无不胜,攻无不克,端赖吾能用兵之将,求之于今,邈不可得。”
成语意思谓改变以往的错误,修治来日的善行。
成语出处《后汉书·方术传下·公沙穆》:“愿改往修来,自求多福。”
成语意思谓十分顽固,无法感化。
成语出处《续儿女英雄传》第一回:“目下山东有名绿茶,可知道他们形状否;内中可有能劝化改行的,还有梗顽不化,本事十分利害的否?要一一请教。”
成语意思姑:姑且;妄:随便。姑且随便听听;不一定就相信。
成语出处庄周《庄子 齐物论》:“予尝为女妄言之,女以妄听之。”
成语意思边歌边舞,庆祝太平。指粉饰太平
成语出处《南齐书·陈显达传》:“须享尘一静,西迎大驾,歌舞太平,不亦佳哉!”
成语意思听的少,见的少。形容学识浅薄,见闻不广。
成语出处东汉 班固《汉书 匡衡传》:“盖聪明疏通者戒于大察,寡闻少见者戒于雍蔽。”
成语意思感:感动;伤怀:伤心。因见到某种事物而感动伤心
成语出处
成语意思鼓舞:振作,奋发。振奋人们的信心。增强人们的勇气。
成语出处汉·扬雄《法言·先知》:“鼓舞万物者,雷风乎?鼓舞万从者,号令乎?”
成语意思甘:情愿,乐意;戎首:发动战争的祸首。甘愿作战争的主谋。指发动战争的人
成语出处西汉·戴圣《礼记·檀弓》:“毋为戎首,不亦善乎。”
成语意思穷究事物的道理。
成语出处明·方孝孺《答郑仲辩》:“其无待于外,近之于复性正心,广之于格物穷理。”
成语意思各人为自己的主人效力。
成语出处晋 陈寿《三国志 魏志 关羽传》:“彼各为其主,勿追也。”
成语意思观望:看风头,犹豫不决;徘徊:来回地走。形容犹豫不定,坐观事态发展
成语出处李群《杀人篇》:“总之因循苟安之积习牢不可破,观望徘徊,不肯身先发难,所以然者畏杀而已。”
成语意思宁:安宁。国家没有太平的日子
成语出处蔡东藩《民国通俗演义》第45回:“国无宁岁,民无安时。”
成语意思鼓弄唇舌。
成语出处《花月痕》第四四回:“又有一个枭鸟,在秋心院上,鼓吻弄舌,叫得跛脚毛发森竖!”
成语意思宁:安宁。国家没有太平的时候。
成语出处明·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十一回:“宋大国也,起倾国兵,盛气而来……吾国无宁日矣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