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谓受风露轻拂、浸润。
成语出处宋·王十朋《郡圃无海棠买数根植之》诗:“半含欲吐不胜情,沐露梳风睡明月。”
成语意思穷途:处境困窘。无路可走。比喻处境极端困难。
成语出处《吴越春秋 王僚伎公子光传》:“子胥曰:‘夫人赈穷途,少饭亦何嫌哉?”
成语意思名:名次;前茅:春秋时楚国用茅草做报警用的旌旗;行军时拿着走在队伍的前面;作为报警的信号;故称“前茅”。比喻名次挂在前面。多指考试或竞赛等。
成语出处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宣公十二年》:“蔿敖为宰,择楚国之令典,军行,右辕,左追蓐,前茅虑无,中权,后劲。”
成语意思比喻刚正不阿,不畏权贵
成语出处唐 元稹《裴注侍御史制》:“季代而还,埋轮破柱之徒,绝不复出,朕甚异焉。”
成语意思迷离:眼睛半闭半睁的样子;扑朔:脚乱蹬乱动。原指分辨不清雌雄、男女。
成语出处南宋 郭茂倩《乐府诗集 横吹曲辞五 木兰诗》:“雄兔脚扑朔,雌兔眼迷离,双兔傍地走,安能辨我是雄雌!”
成语意思南柯:指槐树的南枝。比喻一场美梦
成语出处元·王实甫《西厢记·夫人停婚》:“他实在咽不下玉液金波,谁承望月底西厢,变做了梦里南柯。”
成语意思里外不分,指说话做事不分场合
成语出处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56回:“若一味只管没里没外,不与大人争光,凭他生的怎样,也是该打死的。”
成语意思过分地随便对待
成语出处清·钱彩《说岳全传》第二回:“这粉嫩的手,怎的冒里冒失,捏他一把!”
成语意思光明正大地交往
成语出处欧阳山《三家巷》:“你们这一行是公公道道,明来明去,讲道德,讲规矩,讲信用的!”
成语意思不知羞耻,不要脸面
成语出处玛拉沁夫《茫茫的草原》第三卷:“你这个没脸没皮的东西,滚出去!”
成语意思指没有情绪
成语出处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七回:“过了两三日,众多闲汉都来伺候,见衙内心焦,没撩没乱,众人散了。”
成语意思心神不定的样子
成语出处元·王实甫《西厢记》第一本第四折:“着小生迷留没乱,心痒难挠。”
成语意思神色不宁的情状
成语出处元·施惠《幽闺记·招商谐偶》:“空使我意沉吟,眉留目乱羞难道。”
成语意思见“买犁卖剑”。
成语出处宋·陈亮《贺新郎·怀辛幼安用前韵》:“天下适安耕且老,看买犁卖剑平家铁。”
成语意思末路:最后的一段路程。走最后一段路程是艰难的。比喻越到最后,工作越艰巨。也比喻保持晚节不易。
成语出处西汉 刘向《战国策 秦策五》:“‘行百里者半于九十’,此言末路之难。”
成语意思先钻李核,然后出卖,免得别人得到良种。形容极端自私。
成语出处南朝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俭啬》:“王戎有好李,卖之恐人得其种,恒钻其核。”
成语意思旧时迷信说法,命运早已决定安排好了。亦作“命中注定”。
成语出处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八回:“这都是命里注定的,你说灵不灵!”
成语意思以目测量,用心经营。形容精心勘测设计。
成语出处《明史·宦官传·阮安》:“阮安有巧思,奉成祖营北京城池宫殿及百司府廨,目量意营,悉中规划,工部奉行而已。”
成语意思见“摩厉以须”。
成语出处清·和邦额《夜谭随录·朱佩茞》:“媳妇有妖胎,会将摩厉以需,毋复聒之使不安静也。”
成语意思亦作“磨砺以须”。谓磨刀以待。比喻作好准备,等待时机。
成语出处明·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103回:“檄文到日,磨厉以须,车马临时,市肆勿变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