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默默:不说话的样子。沉默着不说一句话
成语出处清·石玉昆《三侠五义》第40回:“他见郭安默默不语,如有所思,便知必有心事。”
成语意思绵绵:连续不断的样子;息:停止。指连续不断
成语出处巴金《无题集·做一个战士》:“我激荡在这绵绵不息、滂沱四方的生命洪流中。”
成语意思梦寐:在睡梦中。在梦中也念念不忘
成语出处梁启超《意大利建国三杰传》第17节:“吾知我必有复与诸君握手戮力以成就我辈所梦寐不忘,一日大事之日,吾以是自信,吾以是自慰。”
成语意思眉目:条理。事物条理不清或文章没有条理
成语出处《人民日报》1951.6.6:“交代不明,眉目不清,也是常见的缺点。”
成语意思指连续不断
成语出处《逸周书 和寤》:“绵绵不绝,蔓蔓若何?”
成语意思绵绵:延续不绝的样子。接连不断,一直延续下去。亦作“绵绵不息”、“绵绵不绝”、“绵延不绝”。
成语出处魏巍《地球的红飘带》:“天色灰蒙蒙的,弥漫的云雾遮盖着山峦,那种无尽无休的贵州式的细雨绵绵不断。”
成语意思螟蛉:绿色小虫,寄生蜂蜾赢常捕捉螟蛉,产卵在它们身体里,卵孵化后就拿螟蛉作食物。比喻义子
成语出处《诗经·小雅·小宛》:“螟蛉有子,蜾赢负之。”
成语意思清清楚楚,明确无误;正大光明
成语出处明 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45回:“账目已明明白白,并无分文来去。”
成语意思比喻细微弱小的东西
成语出处明 许仲琳《封神演义》第53回:“料尔等米粒之珠,吐光不大;蝇翅飞舞,去而不远。”
成语意思指父母对子女的想望。
成语出处西汉 刘向《战国策 齐策六》:“王孙贾年十五,事闵王。王出走,失王之处。其母曰:‘女朝出而晚来,则吾倚门而望;女暮出而不还,则吾倚闾而望。’”
成语意思暮:傍晚;朝:早晨。清晨过去黄昏来临。形容时光流逝
成语出处《中国体育报》:“少年国足们来到巴西训练,暮来朝去,寒来暑往,两个年头过去了。”
成语意思形容饱经霜露辛苦。
成语出处唐·王勃《为人与蜀城父老书》:“因公入务,怀书将相之门;沐露沾霜,拥箒公侯之门。”
成语意思眉目:眉毛和眼睛,泛指容貌。容貌清楚。形容面容端正清晰
成语出处杨朔《泰山极顶》:“万里长空,云彩丝儿都不见,素常雾腾腾的山头,显得眉目分明。”
成语意思谓当面欺诳,心怀毁谤。
成语出处《明史·万镋传》:“又以不得一品,面谩腹诽,无大臣礼。”
成语意思指事物的花样或名称非常多。
成语出处蔡东藩《民国通俗演义》第四回:“还有学生卫兵,女子精武军,及男女赤十字会,名目繁多,数不胜数。”
成语意思命:训诫。提着耳朵当面告诉他。形容长辈教导热心恳切,要求严格
成语出处郭沫若《十批判书·吕不韦与秦王政的批评》:“而对于秦始皇,也俨然就像在面命耳训的一样。”
成语意思不仅是当面告诉他,而且是提着他的耳朵向他讲。形容长辈教导热心恳切。
成语出处宋 刘克庄《拟撰科诏回奏》:“词意有未稳处,仰荷明主亲酒奎画,不啻面命耳提。”
成语意思指仰慕名声而来
成语出处《人民日报》1982.3.14:“不少中外旅游者纷纷慕名而来,西安更成了世人瞩目的地方。”
成语意思名门:豪门。高贵的、地位显要的家庭或有特权的家族
成语出处明·凌濛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第11卷:“况且我既为官,做我配的,须是名门大族。”
成语意思冒:冒充。冒用别人的名义去做某事或窃取他人的权利。
成语出处明 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25回:“你走了便也罢,却怎么绑些柳树在此,冒名顶替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