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披:拔开;榛:丛生的荆棘。拨开荆棘,采摘兰草。比喻选拔人才。
成语出处《晋书 皇甫谧传》:“陛下披榛采兰,并收蒿艾,是以皋陶振褐,不仁者远。”
成语意思称:称道。拍着手掌叫痛快。形容仇恨得到消除
成语出处清·刘鹗《老残游记》第一回:“众人一齐拍掌称快。”
成语意思弸:充满;彪:文采。指人内有才德,则有文采,自然外露。赞美德才兼备的人。
成语出处汉·扬雄《法言·君子》:“或问:‘君子言则成文,动则成德,何以也?’曰:‘以其弸中而彪外也。’”
成语意思贫:唠叨令人厌烦;贫嘴:絮絮叨叨;使人厌烦;薄舌;不忠厚;老实。形容人爱说话;言语又尖酸刻薄;惹人生厌。
成语出处明 冯梦龙《古今小说》第五卷:“叵耐邻里有一班荡子弟,平日见王媪是个俏丽孤孀,闲常时倚门靠壁,不三不四,轻嘴薄舌的狂言挑拨。”
成语意思旁:广泛;征:征求;博:广博。指大量地引用材料作为依据或例证
成语出处鲁迅《读书杂谈》:“无论读,无论做,倘若旁征博访,结果是往往会弄到抬驴子走的。”
成语意思不多的几句话,极少的几个字。指零碎的文字材料。
成语出处晋 陆机《谢平原内史表》:“片言只字,不关其间;事踪笔迹,皆可推校。”
成语意思攀:攀附。攀援青云而上天。比喻仕宦登进
成语出处三国·魏·曹植《苦思行》诗:“我心何踊跃,思欲攀云追。”
成语意思片言:简单短少的几句话;只语:单个的字、词。短而小的几句话或指零碎的文字材料。
成语出处明 袁宗道《李卓吾》:“读翁片言只语,辄精神百倍。”
成语意思片言:极少的几句话;折狱:判决诉讼案件。原意是能用简单的几句话判决讼事。后指能用几句话就断定双方争论的是非。
成语出处先秦 孔子《论语 颜渊》:“片言可以折狱者,其由也与?”
成语意思潘:晋代文学家潘岳;杨:潘岳的妻子杨氏。潘杨两家世亲联姻
成语出处晋·潘岳《杨仲武诔》:“潘杨之穆,有自来矣。”
成语意思比喻得到别人的恩泽。
成语出处元·张国宾《合汗衫》第一折:“小人到前面死了呵,那生那世,做驴做马,填还这债,若不死呵,但得片云遮顶,此恩必当重报也。”
成语意思犹片言只字。少量的文字。
成语出处易宗夔《〈新世说〉序》:“酷嗜临川王之书,以彼片语只辞别具炉锤,自甘吻颊,非凡响所能及耳。”
成语意思冷僻的字、词和晦涩的文句。
成语出处清·昭梿《啸亭杂录·诗文涩体》:“其《新唐书》好用僻字涩句,以矜其博。”
成语意思从侧面委婉启发晓谕。
成语出处宋·王禹偁《故商州团练使翟公墓志铭》:“知属吏过失,未尝面言,必因公宴引数十年前事,曰某人尝为某过得某罪,旁指曲谕,微警戒之。”
成语意思甑:蒸食器。食器破烂且积满尘土。形容生活极为穷困
成语出处明·无名氏《鸣凤记·林公避兵》:“那时呵,餐风宿水乡,恐破甑生尘愁范丹。”
成语意思《后汉书·党锢传·李膺》:“时张让弟朔为野王令,贪残无道,至乃杀孕妇,闻膺厉威严,惧罪逃还京师,因匿兄让弟舍,藏于合柱中。膺知其状,率将吏卒破柱取朔,付洛阳狱。受辞毕,即杀之。”后以“破柱求奸”为不畏权贵,搜索坏人,以正国法的典故。
成语出处《后汉书·党锢传·李膺》:“时张让弟朔为野王令,贪残无道,至乃杀孕妇,闻膺厉威严,惧罪逃还京师,因匿兄让弟舍,藏于合柱中。膺知其状,率将吏卒破柱取朔,付洛阳狱。受辞毕,即杀之。”
成语意思穿红袍,挂紫绶。指身为大官
成语出处《晋书·夏侯湛传》:“若乃群公百辟,卿士常伯,被朱佩紫,耀金带白,坐而论道者,又充路盈寝。”
成语意思迫:紧迫;眉:眉毛。形容事情已到眼前,情势十分紧迫
成语出处路遥《平凡的世界》第一卷第18章:“因为他看见他的危险处境迫在眉尖。”
成语意思同“牝鸡司晨”。
成语出处《新唐书·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传赞》:“反天之刚,挠阳之明,卒使牝咮鸣辰,胙移后家,可不哀哉!”
成语意思谓偶句俪辞。
成语出处清·钱谦益《序》:“吾少学为文,已知訾謷王李,愲愲然骈枝俪叶,从事于六朝,久而厌之,是亦王李之朋徒耳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