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谓闭塞到极点,则转向通泰。
成语出处《易·杂卦》:“否泰,反其类也。”汉·赵晔《吴越春秋·勾践入臣外传》:“时过于期,否终则泰。”
成语意思比喻节节胜利,毫无阻碍。
成语出处《北史 周纪下 武帝》:“严军以待,击之必克。然后乘破竹之势,鼓行而东,足以穷其窟穴。”
成语意思胼胝:皮肤等的异常变硬和增厚。形容极为辛苦
成语出处《梁书·贺琛传》:“不惮胼胝之劳,不矢癯瘦之劳。”
成语意思加工治理而尚未成器之材。
成语出处晋·葛洪《抱朴子·博喻》:“肤表或不可以论中,望貌或不可以核能,仲尼似丧家之狗,公旦类朴斫之材。”
成语意思原指竭力铺陈渲染,力求发扬光大。后多形容过分讲究排场。
成语出处唐 韩愈《潮州刺史谢上表》:“铺张对天之闳休,扬厉无前之伟迹。”
成语意思缁:黑色僧衣。剃去头发披上僧衣。指出家为僧尼
成语出处明·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第27卷:“何不舍离爱欲,披缁削发,就此出家。”
成语意思嘴里喷吐出珍珠美玉。形容博学多才,出口成章
成语出处
成语意思平:平定;天下:指全中国。治理国家,使天下太平。
成语出处《孟子·公孙丑下》:“如欲平治天下,当今之世,舍我其谁也?”
成语意思品:吹弄乐器;竹:指箫笛之类管乐器;丝:指琵琶、二胡之类弦乐器。指吹弹乐器。
成语出处元·无名氏《货郎担》第四折:“又不会卖风流,弄粉调脂;又不会按宫商,品竹弹丝。”
成语意思见“胼手胝足”。
成语出处康有为《大同书》甲部第二章:“农民穷苦,胼胝手足以经营之,而终岁之勤,一粒无获。”
成语意思否:坏;泰:好,顺利。坏运到了尽头,好运就来了
成语出处南朝·梁·徐陵《为陈武帝作相时与岭南酋豪书》:“夫否终斯泰,屯极则亨,若日月之回环,犹阴阳之报复。”
成语意思随机应变,锋芒毕露。形容言辞辩捷锐利。
成语出处汉·荀悦《汉纪·武帝纪》:“朔对向响应,权变锋出,文章辞令横无穷,上颇倡优畜之。”
成语意思众:大队人马。旧指大规模出兵。现多指动用很多人力做某件事
成语出处晋·陈寿《三国志·吴志·华敷传》:“不可以兴土功,不可以会诸侯,不可以起兵动众,举大事,必有大殃。”
成语意思黩:轻率。滥用武力,肆意发动战争。形容极端好战
成语出处凌力《少年天子》第一章:“他终于采纳范文程和汤若望的政见,放弃了徒恃军威的‘勤兵黩武’,采取了招降弭乱的‘文德绥怀’。”
成语意思指知识和见闻广博。
成语出处明俞弁《逸老堂诗话》卷下:“玄敬当时最以洽博多闻称,不知何所据而云然。”
成语意思犹调兵遣将。亦作“遣将调兵”、“遣将征兵”
成语出处《禅真逸史》第二八回:“再说延州府丞汤思忠遣兵调将已定,然后自领马步军兵,离寨伺候。”
成语意思亲:亲戚;敌:相当;贵:地位。亲情不能胜过职位的尊卑。形容人情淡薄
成语出处清·孔尚任《桃花扇》第21出:“杨妹丈是咱内亲,为何也不竟进?如今亲不敌贵了。”
成语意思同“七步成诗”。
成语出处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七十九回:“丕又曰:‘七步成章,吾犹以为迟。汝能应声而作诗一首否?’”
成语意思谓如对弈双方所着棋子般交错对峙。
成语出处宋·苏轼《代滕甫论西夏书》:“陛下因而分裂之,即用其酋豪,命以爵秩,棋布错峙,务使相仇。”
成语意思泣:低声哭。哭得噎住了;连声音也发不出来。形容极度悲伤。
成语出处汉 赵晔《吴越春秋 越王无余外传》:“尧崩,禹服三年之丧,如丧考妣,昼夜哭泣,气不属声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