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旧指妓院或妓院聚集之处。
成语出处宋 陆游《风流子》词:“人生谁能料,堪悲处,身落柳陌花丛。”
成语意思见“驴鸣犬吠”。
成语出处唐·张鷟《朝野佥载》第六卷:“唯有韩陵山一片石堪共语,薛道衡、卢思道少解把笔,自余驴鸣犬吠,聒耳而已。”
成语意思形容贵人相貌不同寻常。
成语出处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九回:“马上那人,生得龙眉凤目,皓齿朱唇。”
成语意思弹奏演唱的美称。
成语出处明·冯梦龙《警世通言》第32卷:“心事多违,彼此郁郁,鸾鸣凤奏,久矣不闻。”
成语意思形容人凶狠毒辣。
成语出处《南齐书·王融传》:“夫虏人面兽心,狼猛蜂毒,暴悖天经,亏违地义。”
成语意思亦作“劳民伤财”。
成语出处《新唐书·南诏传赞》:“唐之治不能过两汉,而地广于三代,劳民费财,祸所繇生。”
成语意思动用众多民力去做某件事。
成语出处《旧五代史·晋书·高祖纪》:“纪年之挽粟飞刍,继日而劳民动众,常烦漕运,不给供须。”
成语意思形容女子发怒时耸眉之状。
成语出处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五回:“那女子不听犹可,听了之话,只见她柳眉倒竖,杏眼圆睁;腮边烘两朵红云,面上现一团煞气。”
成语意思北魏郦道元《水经注·河水四》:“《尔雅》曰:‘鳣,?有也。’出巩穴三月,则上渡龙门,得渡为龙矣,否则点额而还。”故以“龙门点额”喻仕路失意或科场落第。
成语出处北魏·郦道元《水经注·河水四》:“《尔雅》曰:‘鳣,有也。’出巩穴三月,则上渡龙门,得渡为龙矣,否则点额而还。”
成语意思见“连明连夜”。
成语出处姚雪垠《长夜》二:“离开信阳的时侯,平汉线南段的客车已经不通,所有的车辆都是连明彻夜地运输军队。”
成语意思嘶:马叫。马老了但雄风犹在,鸣叫的声音还很雄壮
成语出处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27回:“这位舅太太也算就得个‘老马嘶风,英心未退’了!”
成语意思抛:暴露。露出头和面孔。原指妇女出现在大庭广众之中。现指公开露面。
成语出处明 许仲琳《封神演义》第三回:“倘久后此城一破,使我妻女擒往朝歌,露面抛头,尸骸残暴,惹天下诸侯笑我为无谋之辈;不若先杀其妻妇,然后自刎,庶几不失丈夫之所为。”
成语意思立木:竖木于地上。用具体事实来证明新的法令、制度一定要推行开来。多用于形容取信于民。
成语出处《史记·商君列传》:“令既具,未布,恐民之不信,已乃立三丈于国都市南门,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,民怪之,莫敢徙……有一人行徒之,辄予五十金,以明不欺。”
成语意思形容年老体衰,行动不便
成语出处清 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99回:“当日来时是何等样精力强壮,那知如今老迈龙钟,如同一场春梦。”
成语意思恋:留恋。栈:马栈。老马不妒忌离开马栈。比喻老年人恋念旧情。也指年老还贪恋官位。
成语出处《晋书·宣帝纪》:“驽马恋栈豆。”
成语意思犹言通宵达旦。
成语出处唐·白居易《水堂醉卧问杜三十一》诗:“那似此堂帘幕底,连明连夜碧潺湲?”
成语意思陌:街道。指游乐的地方。也指妓院
成语出处清·李绿园《歧路灯》第21回:“柳陌花巷快乐一辈子也是死,执固板样拘束一辈子也是死。”
成语意思比喻公正廉洁,不怕权贵的官员。
成语出处《明史·周新传》:“敢言词多所弹颏,贵戚震惧,目为冷面寒铁。”
成语意思临:遇到;难:危难;顾:顾惜。遇到危难的时候,并不顾惜自己。形容没有私心,十分英勇
成语出处晋·陈寿《三国志·魏志·齐王房传》:“扬六军之大势,安城守之惧心,临难而不顾,毕志传命。”
成语意思避:回避。到了危难之时并不躲避。形容勇敢胆大。
成语出处明·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44回:“夫料事能中,智也;尽心谋国,忠也;临难不避,勇也;杀身救国,仁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