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勒:收住缰绳;悬崖:高悬的山崖。在高高的山崖边上勒住马。比喻到了危险的边缘及时清醒回头
成语出处清·纪昀《阅微草堂笔记·姑妄听之二》:“幸道力原深,故忽迷忽悟,能勒马悬崖耳。”
成语意思原指东汉时期梁鸿与妻子孟光相互敬爱。后泛指夫妇相敬。
成语出处《后汉书·梁鸿传》:“每归,妻为具食,不敢于鸿前仰视,举案齐眉。伯通察而异之,曰:‘彼佣能使其妻敬之如此,非凡人也。’”
成语意思倚靠在马旁,马上写成一篇文章。形容才思敏捷。
成语出处宋 王十朋《梅溪王忠文公集 上太守李端明书》:“唐翰林应长庚之梦,世号谪仙人,立马万言,而文章为天下之法。”
成语意思驾驭老马像驾驭马驹一样。比喻把老人当作孩童轻慢对待
成语出处《诗经·小雅·角弓》:“老马反为驹,不顾其后。”
成语意思形容心地纯真,不虚伪做作。
成语出处元·李伯瞻《殿前欢·省悟》曲:“闲愁心上消磨尽,烂熳天真,贤愚有几人?”
成语意思形容女子发怒时耸眉之状。
成语出处《金瓶梅词话》第五八回:“[潘金莲]登时柳眉剔竖,星眼圆睁,叫春梅打着灯,把角门闩了,拿来大棍把那狗没高低只顿打。”
成语意思指耸眉瞪眼,形容怒目相视,态度凶狠的样子
成语出处冯志《敌后武工队》第11章:“警备队员们被他立眉竖眼地一吆唤,都像夹尾巴狗似的溜逃了。”
成语意思粮柴少得可怜。
成语出处明·凌濛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第24卷:“粒米束薪家里无备,妻子只是怨怅啼哭。”
成语意思朗:明亮;疏:疏朗。明亮的双目和疏朗的眉毛。形容眉目清秀。
成语出处《南史·陶弘景传》:“神仪明秀,朗目疏眉。”
成语意思归:返回。形容面对危难而不畏生死
成语出处《魏书·节义传序》:“至于轻生蹈节,临难如归,杀身成仁,死而无悔。”
成语意思不可知的年月。
成语出处梁斌《红旗谱》:“严志和听涛他娘说得也有理,又说:‘吞了这口气吧!过个庄稼日子,什么也别扑摸了。即便有点希望,又在那个驴年马月呢?’”
成语意思比喻各为其主
成语出处西汉 刘向《战国策 秦策一》:“居彼人之所,则欲其报我也;为我妻,则欲其为我詈人也。”
成语意思拿:抓,握。像龙抓东西、老虎跳跃一样强劲有力。比喻笔势遒劲奔放
成语出处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缘起首回:“龙骧军,虎贲军,用着他龙拿虎跳。”
成语意思指花柳荣茂,春意正浓。
成语出处唐 李郢《为妻作生日寄意》诗:“谢家生日好风烟,柳暖花春二月天。”
成语意思扛:用双手举起沉重的东西。鼎:三足两耳的青铜器。形容气力特别大。亦比喻笔力雄健。
成语出处《史记·项羽本纪》:“籍(项羽)长八尺余,力能扛鼎,才气过人。”
成语意思临:面对;难:灾难;慑:害怕,恐惧。遇到危难,一点也不惧怕
成语出处明·屠隆《彩毫记·预识汾阳》:“看这绑缚汉子,伟干长躯,丰神轩举,临难不慑,必是人豪。”
成语意思临:面临;屈:屈服。临到危难,仍不屈服
成语出处《旧唐书·刘弘基传》:“高祖嘉其临难不屈,赐其家粟帛甚厚。”
成语意思临:到;难:灾难;恐:恐惧。遇到危难,一点也不惧怕。
成语出处《韩非子 说疑》:“夫见利不喜,上虽厚赏无以劝之,临难不恐,上虽严刑无以威之,此之谓不令之民也。”
成语意思临:到;难:灾难;惧:恐惧。遇到危难,一点也不惧怕。
成语出处《韩非子 说疑》:“夫见利不喜,上虽厚赏无以劝之,临难不恐,上虽严刑无以威之,此之谓不令之民也。”
成语意思烈女:刚正有节操的女子。贞烈的妇女不嫁第二个丈夫
成语出处元·王实甫《西厢记》第五本第四折:“夫人怒欲悔亲,依旧要将莺莺与郑恒,焉有此理?道不得个‘烈女不更二夫’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