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对于未来的事,不可期望等待。
成语出处《庄子·人间世》:“来世不可待,往世不可追也。”
成语意思恐:恐惧。遇到危难,毫不畏惧
成语出处西汉·刘秀《新序·义勇》:“吾闻知命之士,见利不动,临死不恐。”
成语意思谨慎小心,平庸厚道的样子
成语出处冯德英《山菊花》上部第十章:“暗喜他们这软硬妙剂,对付这个老实巴脚的乡下女人,算是对上症了。”
成语意思乐于坚持做好事。
成语出处战国·邹·孟轲《孟子·告子上》:“仁义忠信,乐善不倦,此天爵也。”
成语意思搬弄是非
成语出处明·无名氏《四贤记·挑斗》:“你如今掠是搬非,干讨得鬼哭神愁。”
成语意思比喻双方力量相差极大。
成语出处汉 焦延寿《易林》卷十三:“卵与石斗,麋碎无疑;动而有悔,出不得时。”
成语意思见“量凿正枘”。
成语出处唐·杨炯《卧读书架赋》:“从绳运斤,义且得于方正;量枘制凿,术仍取于纵横。”
成语意思比喻对情况十分明白清楚
成语出处《宋史 道学传序》:“作《太极图说》、《通书》,推明阴阳五行之理,命于天而性于人者,了若指掌。”
成语意思凛然:整肃而又可敬又可怕;正气:正直的气概。形容极威严的英雄气概,使人敬畏
成语出处陶斯亮《一封终于发出的信》:“您当时神态是那样地严肃,坦然,眉宇间凛然正气,使我仅有的一点疑问如烟消云散了。”
成语意思衡量时势,估计力量。
成语出处《元史·太宗本纪》:“帝有宽弘之量,忠恕之心,量时度力,举无过事。”
成语意思犹言束手待毙。
成语出处宋·洪迈《容斋续笔·靖康时事》:“予顷修《靖康实录》,窃痛一时之祸,以堂堂大邦,中外之兵数十万,曾不能北向发一矢、获一胡,端坐都城,束手就毙。”
成语意思指谈话或议论牵扯无关的人或事。
成语出处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46回:“愿意不愿意,你也好说,犯不着拉三扯四的。”
成语意思粝:粗米;餐:饭食。指食物粗糙
成语出处《东观汉记·桓鸾传》:“常著大布缊袍,粝食粗餐。”
成语意思帘:布帘;壁:墙壁;听:偷听。指窃听与偷看。形容所得的情况证据不充分
成语出处明·郎瑛《七修类稿·芥隐笔记》:“《芥隐》之言,恐亦帘视壁听者耶?”
成语意思道理所不能允许。
成语出处南朝·齐·僧佑《弘明集·桓玄》:“既理所不容,亦情所不安。”
成语意思犹蓬头垢面。
成语出处东汉·班固《汉书·王莽传》:“世文大将军凤病,莽侍疾,亲尝药,乱首垢面,不解衣带连月。”
成语意思沟壑:溪谷。老死于山谷之中。指平庸地死去
成语出处宋·苏轼《代张方平谏用兵书》:“为社稷长久之计,以上安二宫朝夕之养,下以济四方亿兆之命,则臣虽老死沟壑,瞑目於地下矣!”
成语意思临:到,将要;箸:筷子。临到吃时却丢掉筷子。形容心神不宁
成语出处明·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106回:“此用之所以卧不安席,临食而废箸者也。”
成语意思同“连三接二”。
成语出处清·顾禄《清嘉录·放断鹞》:“晚或系灯于线之腰,连三接五,曰鹞灯。”
成语意思同“连三接二”。
成语出处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六十二回:“原来平儿出去,有赖林诸家送了礼来,连三接四,上中下三等家人来拜寿送礼的不少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