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犹言青天白日。比喻心地光明。
成语出处明·李贽《复邓石阳书》:“苟一毫衷赤不尽,尚有纤芥为名作诳语之,青霄白日,照耀我心。”
成语意思辛:劳苦。许许多多的艰难困苦
成语出处明·冯梦龙《警世通言》第31卷:“如今说一个妓家故事,虽比不得李亚仙、梁夫人恁般大才,却也在千辛百苦中熬炼过来,助夫成家。”
成语意思毕:全。各种贤人聚集在一起
成语出处清·李绿园《歧路灯》第五回:“今日群贤毕集,正当‘所言公则公言之’。”
成语意思歪曲自己的学术,以投世俗之好。
成语出处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儒林列传》:“务正说以言,无曲学以阿世。”
成语意思枉:奸邪。指各种歪门邪道
成语出处东汉·班固《汉书·刘向传》:“夫狐疑之心者,来谗贼之口;持不断之意者,开群枉之门。”
成语意思《诗·邶风·谷风》:“泾以渭浊,湜湜其沚。”孔颖达疏:“泾水以有渭,故见其浊。”古以为渭水清,泾水浊,后因称“清渭浊泾”。亦以喻两相比较,是非好坏分明。
成语出处《诗·邶风·谷风》:“泾以渭浊,湜湜其沚。”孔颖达疏:“泾水以有渭,故见其浊。”
成语意思修文:修明文教。放弃武事改习文教
成语出处老舍《离婚》:“吴先生的‘先生’永远不离口,仿佛是拿这个字证明自己已弃武修文了。”
成语意思闻:见识。学问浅薄,见解不高
成语出处明·王守仁《尊经阁记》:“习训诂,传记诵,没溺于浅闻小见,以涂天下之耳目。”
成语意思罔:蒙骗。欺骗人们的耳目
成语出处《南史·朱异传》:“贪财冒贿,欺罔视听。”
成语意思做学问不入正道,行为奸邪不正。
成语出处宋·陆九渊《与张辅之书》:“古之所谓曲学诐行者,不必淫邪放僻,显显狼狈,如流俗人不肖子者也。”
成语意思钦:敬。尊敬贤能爱惜人才
成语出处宋·张君房《云笈七签》:“闻王钦贤好士,吐握不倦,苟有一介,莫不毕至。”
成语意思见:通“现”;乎:于。情感表现在言辞当中。
成语出处《易·系辞下》:“爻象动乎内,吉凶见乎外,功业见乎变,圣人之情见乎辞。”
成语意思指去掉邪恶,归于正道。
成语出处《三国志 蜀志 后主传》:“五年春,丞相亮出屯汉中,营沔北阳平石马。”裴松之注引《诸葛亮集》载后主刘禅诏曰:“有能弃邪从正,箪食壶浆以迎王师者,国有常典,封宠大小,各有品限。”
成语意思
成语出处
成语意思犹血气方刚。谓精力正值旺盛。
成语出处元·郑光祖《伊尹耕莘》第一折:“莫张慌,等的他那气血方刚,那其间着志求贤将师道访,习练的才高智广,文强武壮。”
成语意思专心致志。
成语出处明·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77回:“潜心笃志同参佛,努力修身共炼魔。”
成语意思箧:小箱子。把大小箱子里的东西都倒出来。比喻全部拿出来或彻底翻脸。
成语出处明 冯梦龙《喻世明言》:“倾箱倒箧的寻个遍,只是不见。”
成语意思指月宫。
成语出处清·洪昇《长生殿·骂贼》:“除却了清虚洞府,只有那沉香亭院。”
成语意思形容畏惧到极点。
成语出处《南史·贼臣传·侯景》:“初,景之围台城,援军三十万,兵士望青袍则气消胆夺。”
成语意思谓抛弃邪行,归向正道。
成语出处三国·蜀·诸葛亮《为后帝伐魏诏》:“有能弃邪从正、箪食壶浆以迎王师者,国有常典,封宠大小,各有品限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