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同“遣辞措意”。
成语出处宋·苏洵《上欧阳内翰第一书》:“陆贽之文,遣言措意,切近的当,有执事之实。”
成语意思同“曲意逢迎”。
成语出处清·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黄九郎》:“生曲意承迎,笑问所来。”
成语意思形容地势像犬牙一样参差不齐
成语出处唐·柳宗元《小石潭记》:“其岸势犬牙差互,不可知其源。”
成语意思曲意:违心。违背自己的心意去奉承讨好别人
成语出处明·焦竑《玉堂丛语·方正》:“有曲意承奉者,未尝喜,不见者,未尝怒也。”
成语意思背离信义。谓不讲道义,不守信用。倍,通“背”。
成语出处战国·赵·荀况《荀子·强国》:“古者禹汤本义务信而天下治,桀纣弃义倍信而天下乱。”
成语意思谓说话轻率而缺少信用。
成语出处明·贾仲名《升仙梦》第三折:“你不要非真当假,大丈夫言出无差,轻言寡信休要耍。”
成语意思迁延:拖延。拖延错过时机
成语出处明·徐光启《农政全书·营治》:“迁延过时,秋苗亦误锄治。”
成语意思关头:关口。比喻有关事情成败的关键或时机
成语出处清·林则徐《钱票无甚关碍宜重禁吃烟以杜弊源片》:“睹此切要利害关头,窃恐筑室通谋,一纵即不可复挽,不揣冒昧,谨再沥忱附片密陈。”
成语意思趋:奔走,投靠。奉承和依附有权有势的人
成语出处明·康海《中山狼》第四折:“稍觉冷落,却便别处去趋炎赶热,把那穷交故友撇在脑后。”
成语意思墙外有人偷听。指墙外有人偷听,秘密容易泄漏
成语出处明·兰陵笑笑生《金瓶梅》第86回:“你骂他不打紧,墙有缝,壁有耳,恰似你醉了一般。”
成语意思见“曲意逢迎”。
成语出处清·采蘅子《虫鸣漫录》:“虽曲意奉迎,动辄得咎,人咸不平。”
成语意思趋:奔走,投靠。奉承和依附有权有势的人
成语出处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107回:“且说外面这些趋炎奉势的朋友,先前贾宅有事都远避不来,今儿贾政袭职,知圣眷尚好,大家都来贺喜。”
成语意思为了得到好处,反而招来祸害。
成语出处宋·魏庆之《诗人玉屑·诗趣》:“不唯坏此一句,并下句亦减气味,所谓求益反损。”
成语意思趋:奔走;热:比喻权势。奉承和依附有权有势的人。
成语出处《宋史 李垂传》:“今已老大,见大臣不公,常欲面折之。焉能趋炎附热,看人眉睫,以冀推挽乎?”
成语意思犹言牵强附会。
成语出处凡人《开通学术议》:“程子以诸葛武侯有儒者气象,即牵引附会认为儒教,不斥其为刑名之学。”
成语意思比喻秘密易于外泄。同“隔墙有耳”。
成语出处语出《诗 小雅 小弁》:“君子无易由言,耳属于垣。”《管子 君臣下》:“古者有二言:墙有耳,伏寇在侧。墙有耳者,微谋外泄之谓也。”
成语意思比喻人仕途得意,步步高升
成语出处宋·辛弃疾《沁园春·老子平生》:“况白头能几,定应独往;青云得意,见说长存。”
成语意思喻白璧有微瑕。
成语出处唐·牟融《寄永平友人》诗之二:“青蝇点玉原非病,沧海遗珠世所嗟。”
成语意思巧妙的言辞,锋利的口辩。
成语出处汉·东方朔《非有先生论》:“三人皆诈伪,巧言利口以进其身。”
成语意思溃:溃决。细小的蚁洞可以溃决堤坝。比喻细小的漏洞可以酿成大错。
成语出处战国·韩·韩非《韩非子·喻老》:“千丈之堤,以蝼蚁之穴溃;百尺之室,以突隙之烟焚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