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隐藏美德。
成语出处明·方孝孺《宋氏为善堂记》:“而推荣二代,潜休隐德,见称于圣主,而大白于四方。”
成语意思下:屈己尊人。指谦虚恭敬地对待地位比自己低的人
成语出处东汉·班固《汉书·韦玄成传》:“少好学,修父业,尤谦逊下士。”
成语意思各式各样的形状。形容变化多。
成语出处明·李东阳《题枯苍陈氏画》:“摩拟肖似,而极于变化,千形万状,不可窥测。”
成语意思信:信用;义:道义。违背诺言,不讲道义
成语出处清·陈确《分三秦论》:“弃信违义,而背叛天下之所共主,以自行其智,虽得天下,其亡益违。”
成语意思弃:丢弃;信:信用;义:道义。违背诺言,不讲道义
成语出处《北史·周纪下·高祖武帝》:“背惠怒邻,弃信忘义。”
成语意思形容非常顺从。
成语出处明·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卷二十七:“凡是船家教他做些什么,他千依百顺。”
成语意思清议:公正的评论。行为不正,舆论不容许
成语出处宋·苏舜钦《杜公求退第一表》:“臣若肆然自处,默无所为,清议不容,素履将丧。”
成语意思见“轻繇薄赋”。
成语出处东汉·班固《汉书·昭帝纪赞》:“光知时务之要,轻徭薄赋,与民休息。”
成语意思器宇:指仪表,气度。不凡:不平凡,不寻常。形容仪表、风度很不平常。
成语出处明 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三十五回:“玄德视其人,松形鹤骨,器宇不凡。”
成语意思说得话前后连接不上。多形容思想混乱,不能自圆其说
成语出处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54回:“你们白想想,那些人都是管什么的,可是前言不答后语?”
成语意思见“潜移默化”。
成语出处北齐·颜之推《颜氏家训·慕贤》:“人在少年,神情未定,所与款狎,熏渍陶染,言笑举动,无心于学,潜移暗化,自然似之。”
成语意思气宇:气度,仪表;昂昂:气概轩昂的样子。精神饱满,气度不凡
成语出处明·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34回:“指挥军士,东西布阵,气宇昂昂,旁若无人。”
成语意思比喻事物体积或规模虽小,具备的内容却很齐全。
成语出处钱钟书《围城》:“‘麻雀虽小,五脏俱全。’机器当然应有尽有,就是不大牢。”
成语意思泉:黄泉。指做鬼
成语出处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111回:“想起宋万这人,虽然不曾立得奇功,当初梁山泊开创之时,多亏此人。今日作泉下之客!”
成语意思春秋晋国大夫祁奚告老,将辞中军尉职事。晋悼公问谁可承接,祁奚先推荐仇人解狐。复问,又荐举其子祁午。时人因而有“外举不弃仇,内举不失亲”之誉。后用为善于荐贤之典。
成语出处春秋·鲁·左丘明《左传·襄公三年》:“祁奚请老,晋侯问嗣焉,称解狐,其仇也。将立而卒。又问焉,对曰:‘午可也。’于是使祁午为中军尉。”
成语意思祁奚举荐贤人,不避亲仇,公正无私。
成语出处春秋·鲁·左丘明《左传·襄公三年》:“祁奚请老,晋侯问嗣焉,称解狐,其仇也。将立而卒。又问焉,对曰:‘午可也。’于是使祁午为中军尉。”
成语意思比喻人仕途得意,步步高升
成语出处元·施君美《幽闺记·兄妹筹资》:“一跃过龙门,当此青云得路。”
成语意思衾:被子;影:影子。独自一个人
成语出处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27回:“到了衾影独对的时候,真有此情此景。”
成语意思喻人的地位或学问无与伦比。
成语出处《白雪遗音·八角鼓·才郎夜读书》:“发悬梁,锥刺股;如囊萤,雪当烛。必不叫尔自辛苦。到后来,才得这万里鹏程,青云独步。”
成语意思见“青蝇点素”。
成语出处明·张居正《答司成姜凤阿书》:“昔在词林,宿承休问,中见青蝇点璧,每切不平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