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指同时占有或具备有关的各方面。
成语出处墨翟《墨子 法仪》:“奚以知天兼而爱之,兼而利之也?以其兼而利之?以其兼而有之,兼而食之也。”
成语意思多行不善,则会遭受恶报。劝人不要行恶,以免祸延子孙。
成语出处《易经 坤卦 文言曰》:“积善之家,必有余庆;积不善之家,必有余殃。”南朝宋 释法明《答李交州难佛不见形》:“积善余庆,积恶余殃,虽新新生灭,交臂代谢,善恶之业,不得不受。”
成语意思痛恨坏人坏事就像狂风猛扫一样。
成语出处《后汉书 陈蕃传》:“震(朱震)字伯厚,初为州从事,奏济阴太守单匡臧罪,并连匡兄中常侍车骑将军超。桓帝收匡下廷尉,以谴超,超诣狱谢。三府谚曰:‘车如鸡栖马如狗,疾恶如风朱伯厚。’”
成语意思憎恨坏人坏事就象憎恨仇人一样。同“疾恶如仇”。
成语出处汉 孔融《荐祢衡表》:“见善若惊,疾恶若雠。”
成语意思疾:憎恨;恶:坏人坏事。憎恨坏人坏事就像憎恨仇人一样
成语出处汉·孔融《荐祢衡表》:“忠果正直,志怀霜月,见善若惊,疾恶若仇。”
成语意思憎恨坏人坏事就象憎恨仇人一样。同“疾恶如仇”。
成语出处《明史 周顺昌传》:“顺昌为人刚方贞介,疾恶如雠。”
成语意思见“嫉恶如仇”。
成语出处清·陈康祺《郎潜纪闻》第六卷:“公一时忠愤激发,嫉恶若仇,容或偶为此语,揆其心术,仍不失为磊落光明。”
成语意思指对坏人坏事如同对仇敌一样憎恨
成语出处清 梁绍壬《两般秋雨庵随笔 蔡木龛》:“嫉恶如仇,有所白眼者,出一语必刺入骨。”
成语意思形容焦急无计的样子
成语出处元 秦简夫《东堂老》第二折:“你这般撧耳挠腮,可又便怎生。”
成语意思聚:会集,包围;歼:消灭。把敌人包围起来消灭
成语出处毛泽东《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》第五章:“也不敢大胆放手诱敌深入,聚而歼之。”
成语意思经过了相当长的时间。
成语出处清 李绿园《歧路灯》第28回:“万一多嘴多舌,露出话来,人家一个年轻娃子,知他性情怎样的?久而久之,慢慢知晓便罢。”
成语意思接耳:嘴凑近耳朵;交头:头靠着头。形容靠得很近,低声交谈
成语出处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32回:“便是那些服侍的,无不一个个接耳交头,颂扬赞赏。”
成语意思厚颜利口。
成语出处汉·桓宽《盐铁论·散不足》:“世俗饰伪诈行,为民巫祝,以取厘谢,坚额健舌,或以成业致富。”
成语意思及:乘;锋:锋利,比喻士气高昂;试:试用。趁锋利的时候用它。原指乘士气高涨的时候使用军队,后比喻乘有利的时机行动。
成语出处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高祖本纪》:“军吏士卒皆山东之人也。日夜企而望归,及其锋而用之,可以有大功。”
成语意思剪发:剪掉头发,指削发为僧。杜门:闭门。剪发为僧,闭门不出。
成语出处明·张溥《五人墓碑记》:“由是以之,则今之高爵显位,一旦抵罪,或脱身以逃,不能容于远近,而又有剪发杜门,佯狂不知所之者,其辱人贱行,视五人之死,轻重固何如哉?”
成语意思比喻完全丧失或前功尽弃
成语出处清·西周生《醒世姻缘传》第79回:“那缘法尽了,往时的情义尽付东流,还要变成了仇怨。”
成语意思缝:缝隙;空子。看见缝隙就插针进去。比喻善于利用一切可供利用的时间和空间。
成语出处魏巍《东方》第三部第七章:“‘小钢炮后来打死了敌人不少’,陈三又见缝插针地鼓励他。”
成语意思谓计算、称扬自己的功勋。伐,功勋。
成语出处宋·叶适《故朝散大夫周先生墓志铭》:“不以为高,所求者仁;异彼区区,计伐称勋。”
成语意思非:谬误;是:正确的东西。长期形成的谬误;久而久之被当作正确的。
成语出处清 戴震《孟子字义疏证 原善序》:“治经之士,莫能综贯,习所见闻,积非成是,余言恐未足以振兹坠绪也。”
成语意思按照军法严办。
成语出处东汉 班固《汉书 王莽传》:“敢有趁灌犯法,辄以军法从事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