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劈:正对着,冲着。正对着头和脸盖下来。形容来势很猛
成语出处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三卷:“金二员外来亲近他时,被他劈头劈脸,抓有几个血痕。”
成语意思形容女子姿态优美。
成语出处明·徐复祚《红梨记·豪宴》:“我府中歌童舞女虽多,端没有这妮子娉婷袅娜。”
成语意思韦:皮带。身佩熟牛皮以提醒自己要像熟牛皮那样软韧。比喻警惕自己的缺点、错误,避免重新出现
成语出处战国·韩·韩非《韩非子·观行》:“西门豹之性急,故佩韦以自缓;董安于之性缓,故佩弦以自急。”
成语意思比喻凭空加害于人而又无从追究的事物。
成语出处先秦 庄周《庄子 达生》:“虽有忮心者不怨飘瓦。”《山木》:“方舟而济于河,有虚船来触舟,虽有惼心之人不怒。”
成语意思一块瓦都没有了。形容房屋全部毁坏。
成语出处《明史 五行志一》:“贵州暴雪,形如土砖,居民片瓦无存者。”
成语意思破屋断墙。形容残破废弃的建筑。
成语出处宋·苏轼《凌虚台记》:“然而数世之后,欲求其仿佛而破瓦颓垣无复存者。”
成语意思见“否2去泰来”。
成语出处唐·林谔《石壁寺铁弥勒像颂》:“否往泰来,圣作惠出。”
成语意思蓬屋:简陋的房屋。使陋室增添光辉
成语出处明·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96回:“家父斋僧二十余年,更不曾遇着好人,今幸圆满,四位下降,诚然是蓬屋生辉。”
成语意思韦:熟牛皮,弦:弓弦。原指西门豹性急,佩韦自戒;董安于性缓,佩弦自戒。原形容随时警戒自己。后常比喻有益的规劝。
成语出处《韩非子·观行》:“西门豹之性急,故佩韦以缓己;董安于之性缓,故佩弦,故佩弦以自急。”
成语意思穷得连可以插下锥子那样小的地方都没有。形容穷困之极。
成语出处汉·韩婴《韩诗外传》卷四:“十子者,不能亲也,无置锥之地,而王公不能与争名,则是圣人之未得志者也。”《汉书·食货志》:“富者田连仟佰,贫者亡(无)立锥之地。”
成语意思《晋书·乐广传》:“广善清言而不长于笔,将让尹,请潘岳为表。岳曰:‘当得君意。’广乃作二百句语,述己之志。岳因取次比,便成名笔。时人咸云:‘若广不假岳之笔,岳不取广之旨,无以成斯美也。’”后因以“潘文乐旨”指美好文章的文辞与意旨。
成语出处《晋书·乐广传》:“广善清言而不长于笔,将让尹,请潘岳为表。岳曰:‘当得君意。’广乃作二百句语,述己之志。岳因取次比,便成名笔。时人咸云:‘若广不假岳之笔,岳不取广之旨,无以成斯美也。’”
成语意思穷得连插锥子的地方都没有。
成语出处东汉 班固《汉书 食货志》:“富者田连阡伯,贫者亡立锥之地。”
成语意思担:古代重量单位,1担=100市斤;石:容量单位:1石=10斗。家里穷得连一担的粮食也没有。形容没什么储备
成语出处明·袁宏道《叙四子稿》:“理本荒也,而剽窃二氏之皮肤,如贫无担石之人,指富家之囷,以夸示乡里也。”
成语意思同“片瓦无存”。
成语出处明·冯梦龙《喻世明言》第一卷:“那婆子被蒋家打得个片瓦不留,婆子安身不牢,也搬在隔县去了。”
成语意思一块整瓦也没有了。形容建筑物全部毁坏
成语出处《宋史·苏易简传》:“况城邑焚毁,片瓦不存,所过山林,林木匮乏。”
成语意思比喻已分不可复合的事物。
成语出处《新唐书 李泌传》:“时李怀光叛,岁又蝗旱,议者欲赦怀光。帝博问群臣,泌破一桐叶附使以进,曰:‘陛下与怀光,君臣之分不可复合,如此叶矣。’由是不赦。”
成语意思溥:通“普”,普遍,全。苍天之下都是天子的辖地。指大一统思想
成语出处《诗经·小雅·北山》:“溥天之下,莫非王土;率土之滨,莫非王臣。”
成语意思普:普遍,全。苍天之下都是天子的辖地。指大一统思想
成语出处春秋·鲁·左丘明《左传·昭公七年》:“故《诗》曰:‘普天之下,莫非王土;率土之滨,莫非王臣。’”
成语意思指整个天下;遍天下。
成语出处《诗经 小雅 北山》:“溥天之下,莫非王土;率土之滨,莫非王臣。”
成语意思裒:刨除;鞠:阻塞。清除凶狠的人,制止贪婪的人
成语出处《献平淮夷雅表》:“被昏卒狂,裒凶鞠顽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