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竭:尽。指费尽心思
成语出处宋·欧阳修《论更改贡举事件札子》:“选五百人,而日限又迫,使考试之官殆废寝食,疲心竭虑,因劳致昏。”
成语意思心情平稳;态度冷静;不鲁莽行事。
成语出处宋 吕本中《官箴》:“又如监司郡守严刻过当者,须平心定气与之委曲详尽,使之相从而后已。”
成语意思冲出霄汉。
成语出处唐·柳宗元《行路难》诗:“披霄决汉出沆漭,瞥裂左右遗星辰。”
成语意思朋:同。团结一致,共同努力
成语出处南朝·宋·范晔《后汉书·李固杜乔传赞》:“李杜司职,朋心合力。”
成语意思凭:依托。比喻假设的人或事。
成语出处汉·张衡《西京赋》:“有凭虚公子者,心奓体忲。”
成语意思犹剖心析肝。形容掬诚相示。
成语出处宋·司马光《请建储副或进用宗室弟第三状》:“臣不胜愤懑,敢复剖析肝胆,陈布以闻,虽抵罪万死,亦无怨悔。”
成语意思论:说。指采取冷静客观的态度作公允的评论;不掺杂任何感情因素。
成语出处元 刘壎《隐居通议 文章六》:“而佳者反弃去,殆不可晓。平心而论,则惟《天地长留集》所取为当。”
成语意思见“批郄导窾”。
成语出处战国·宋·庄周《庄子·养生主》:“批大隙,导大窾。”
成语意思顶着星月奔走。形容早出晚归或夜行。
成语出处唐·吕岩《七言绝句》:“击剑夜深归甚处,披星带月折麒麟。”
成语意思指心情平和,态度冷静。
成语出处宋 陆九渊《与刘深父书》:“开卷读书时,整冠肃容,平心定气。”
成语意思批:击;郤:空隙;窾:骨节空处。从骨头接合处批开,无骨处则就势分解。比喻善于从关键处入手,顺利解决问题。
成语出处《庄子·养生主》:“批大郤,导大窾。”
成语意思主持公正,无所偏倚
成语出处东汉·班固《汉书·苏武传》:“且单于信女,使决人死生,不平心持正,反欲斗两主,观祸败。”
成语意思旧时以孔子门徒及某些所谓“名儒”附属于孔子者一并受祭,称配享从汜。
成语出处《宋史·礼志八》:“国子司业蒋静言:‘先圣与门人通被冕服无别,配享从汜之人当从所封之爵服。’”
成语意思谓不断涌现。
成语出处明·宋濂《送王文冏序》:“上既立太学,以育才俊士,六七年间,奇能足用之人,骈兴错出,布列乎内外,为政咸有可称。”
成语意思比喻忠诚不二。
成语出处《史记 鲁仲连邹阳传》:“两主二臣,剖心坼肝相信,岂移于浮辞哉!”
成语意思指少数的几句话语
成语出处五代·王定保《唐摭言·争解元》:“孜孜以荐贤为急务,虽州里白丁,片文只字求贡于有司者,莫不尽礼接之。”
成语意思犹言贫无立锥。语本《庄子·盗跖》:“尧舜有天下,子孙无置锥之地。”
成语出处语出《庄子·盗跖》:“尧舜有天下,子孙无置锥之地。”
成语意思指零碎不全的佚文轶事。
成语出处《宋书·志序》:“司马迁制一家之言,始区别名题,至乎礼仪刑政,有所不尽,乃于纪传之外,创立八书,片文只事,鸿纤备举。”
成语意思偏信:只听信一方面的话;暗:糊涂。只听信一方面的话,就不能明辨是非。
成语出处汉·王符《潜夫论·明暗》:“君之所以明者,兼听也;其所以暗者,偏信也。”
成语意思见“平心静气”。
成语出处宋·朱熹《朱子语类》第33卷:“横渠论看诗,教人平心易气求之,到他说诗,又却不然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