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怨:怨恨。死了也不怨恨。《三国演义》第四十七回:“我说出你那破绽,教你死而无怨。”
成语出处元·郑光祖《倩女离魂》第三折:“不是我闲淘气,便死呵死而无怨,待悔呵悔之何及!”
成语意思谓种种不可赦免的大罪。
成语出处元·无名氏《杀狗劝夫》第二折:“嫂嫂也,我不曾犯十恶五逆,这一个家缘儿都被你收拾。”
成语意思就是死了也不懊悔。形容态度坚决。
成语出处《论语·述而》:“子曰:‘暴虎冯河,死而无悔者,吾不与也。’”
成语意思只知道一个方面,而不懂得全面地观察问题。
成语出处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越王勾践世家》:“且王之所求者,斗晋楚也;晋楚不斗,越兵不起,是知二五而不知十也。”
成语意思比喻自己欺骗自己的愚蠢行为。
成语出处《五灯会元 雪峰存禅师法嗣》:“如此见解,即是落空亡底外道,鬼不散底死人,冥冥漠漠,无觉无知,塞耳偷铃,徒自欺诳。”
成语意思室:房屋;迩:近。房屋就在近处,可是房屋的主人却离得远了。多用于思念远别的人或悼念死者。
成语出处《诗经 郑风 东门之潬》:“其室则迩,其人甚远。”
成语意思见“室迩人远”。
成语出处宋·苏轼《次韵刘贡父所和忆持国》:“颜红底事发先白,室迩何妨人自遥。”
成语意思犹言看风使舵。
成语出处宋·陆游《醉歌》:“相风使帆第一筹,随风倒舵更何忧。”
成语意思是:对;非:错。把错的说成对的,对的说成错的。把是非弄颠倒了。
成语出处唐 韩愈《施先生墓铭》:“古圣人言,其旨密微,笺注纷罗,颠倒是非。”
成语意思簪:绾头发的首饰。抽掉簪子,散开头发。指弃官隐居,过逍遥自在的生活
成语出处三国·魏·钟会《遗荣赋》:“散发抽簪,永纵一壑。”
成语意思赏罚:赏赐与惩罚;黜陟:官吏的进退升降。指官吏的赏赐、惩罚和官职的升降
成语出处《晋书·挚虞传》:“赏罚黜陟,岂或有不得其所者乎?”
成语意思比喻说的人多了,就能使人们把谣言当事实。同“三人成虎”。
成语出处《宋书 乐志三》:“三夫成市虎,慈母投杼趋。”
成语意思比喻乘便行事,并不费力。
成语出处汉 焦赣《易林 井之临》:“顺风吹火,幸附骥尾,易为功力,因权受福。”
成语意思省去烦杂的手续而采取简单的方法。
成语出处《晋书·虞预传》:“穷奢竭费谓之忠义,省烦从简呼为薄俗。”
成语意思比上不足,比下有余。
成语出处《晋书 王湛传》:“时人谓湛上方山涛不足,下比魏舒有余。”
成语意思不资:资财无法计算。靡费资财无数
成语出处《元史·泰定帝纪一》:“壬申,御史台臣言:‘廉访司莅军,非世祖旧制,贾胡鬻宝,西僧修佛事,所费不资,於国无益,并宜除罢。”
成语意思信:信用。赏赐与惩罚不能取信于民
成语出处战国·韩·韩非《韩非子·初见秦》:“号令不治,赏罚不信,地形不便,下不能尽其民力,彼固亡国之形也。”
成语意思伤:损伤;败:败坏。败坏社会风气。多用来谴责道德败坏的行为。
成语出处《魏书 游明根传附肇》:“肇,儒者,动存名教,直绳所举,莫非伤风败俗。”
成语意思到处;各个方面。
成语出处宋·释道原《景德传灯录·怀岳禅师》:“忽遇四方八面来怎么生?”宋·杨万里《过百家渡四绝句》之二:“莫问早行奇绝处,四方八面野香来。”
成语意思兵家:军事家。胜利或失败是军事家常遇到的事情
成语出处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31回:“昔日高祖与项羽争天下,数败于羽,后九里山一战成功,而开四百年基业,胜负兵家之常,何可自隳其志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