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填井烧屋,表示决心死战。
成语出处《南史·沈约传》:“塞井焚舍,示无全志。率麾下数百人,犯其西北。”
成语意思作诗饮酒。古人以此为风流韵事,故称。
成语出处金·元好问《鹧鸪天》词:“身外虚名一羽轻,封侯何必胜躬耕。田园活计浑闲在,诗酒风流属老成。”
成语意思贾:通“价”。善贾:好价钱;沽:出卖。等好价钱卖出。比喻怀才不遇,等有的赏识的人再出来做事。也比喻有了肥缺,才肯任职。
成语出处《论语·子罕》:“有美玉于斯,韫椟而藏诸,求善贾(价)而沽诸?”
成语意思比喻恩情断绝,各走各的路。也比喻精光,一点儿也不剩。
成语出处元 关汉卿《望江亭》第二折:“你休等的我恩断意绝,眉南眼北,恁时节水尽鹅飞。”
成语意思随着时机或情况而变化。形容灵活机敏
成语出处《敦煌变文集·韩擒虎活本》:“大凡男子,随机而变,不如降他。”
成语意思见“水尽鹅飞”。
成语出处元·无名氏《云窗梦》第四折:“我则道地北天南,锦营花阵,偎红倚翠,今日个水净鹅飞。”
成语意思极言天气寒冷。
成语出处宋·苏轼《磨衲赞》:“折胶堕指,此衲不寒,烁石流金,此衲不热。”宋·周密《齐东野语·曝日》:“《冬日初出铭》曰:‘折胶堕指,梦想负背。’”
成语意思熔化金属,玷污美玉。比喻毁谤为害之烈。
成语出处唐·吴兢《乐府古题要解》上卷:“皆自伤清直芬馥,而遭铄金点玉之谤。”
成语意思省察事机,揣度形势。
成语出处明·张居正《陈六事疏》:“审几度势更化宜民者,救时之急务也。”
成语意思觞,古代盛酒器;豆,古代盛食器。因以“觞酒豆肉”泛指饮食。
成语出处西汉·戴圣《礼记·坊记》:“觞酒豆肉,让而受恶,民犹犯次。”
成语意思恕:宽恕。宽恕自己,推及别人
成语出处晋·葛洪《抱朴子·至理》:“慈心于物,恕己及人。”
成语意思舍:弃;就:顺。放弃自己的意见,服从众人的主张。
成语出处《尚书 大禹谟》:“稽于众,舍己从人。”《孟子 公孙丑上》:“大舜有大焉,善与人同,舍己从人,乐取于人以为善。”
成语意思本指古代女子出嫁,母亲将五彩丝绳和佩巾结于其身。后比喻父母对子女的教训。
成语出处语出《诗 豳风 东山》:“之子于归,皇驳其马,亲结其缡,九十其仪。”又《仪礼 士昏礼》:“母施衿结帨,曰:‘勉之敬之。夙夜毋违宫事。’”
成语意思虱子的小腿,虮子的肝脏。比喻非常微小的东西。
成语出处战国楚·宋玉《小言赋》:“烹虱胫,切虮肝,会九族而同噬,犹委余而不殚。”
成语意思犹老奸巨猾。
成语出处《周书·苏绰传》:“若有深奸巨猾,伤化败俗,悖乱人伦,不忠不孝,故为背道者,杀一利百,以清王化,重刑可也。”
成语意思守:遵守;经:经典;据:依据。遵守经典,依据古训
成语出处东汉·班固《汉书·贡禹传》:“守经据古,不阿当世。”
成语意思比喻人行踪鬼祟。
成语出处明·胡应麟《少室山房笔丛·史书拈毕》:“羽椿忠大节,而世有责之备者;蒙鼠迹狐踪,而世有赞其能者。”
成语意思谓把身子置于老虎嘴边。比喻处境极其危险。
成语出处晋·桓彝《荐谯无彦表》:“凶命屡招,奸威乃逼,身寄虎吻,危同朝露。”
成语意思只有老鼠之流的雕虫小技敢冒老虎的威名。指当权者作威作福欺压百姓
成语出处《雪涛小说》:“夫至于挟鼠技,冒虎名,立民上者皆鼠辈。”
成语意思比喻毁谤太多,使人无以自存。
成语出处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张仪列传》:“众口铄金,积毁销骨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