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见“吮痈舐痔”。
成语出处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佞幸列传》:“文帝尝病痈,邓通常为帝唶吮之。”
成语意思看到的和听到的。
成语出处宋·王安石《慈溪县学记》:“则士朝夕所见所闻,无非所以治天下国家之道。”
成语意思缮甲:修治铠甲。比喻作军事准备。亦作“缮甲厉兵”。
成语出处《诗经·郑风·叔于田序》:“叔处于京,缮甲治兵,以出于田。”
成语意思就近,图方便。
成语出处《隋书·李密传》:“若随近逐便,先向东都,唐袆告之,理当固守。”
成语意思填井平灶。谓作好布阵的准备。亦表示决心战斗,义无反顾。
成语出处春秋·鲁·左丘明《左传·成公十六年》:“曰:‘塞井夷灶,陈于军中,而疏行首。’”
成语意思杀只鸡何必用宰牛的刀。比喻办小事情用不着花大气力。
成语出处先秦 孔子《论语 阳货》:“夫子莞尔而笑曰:‘割鸡焉用牛刀!’”
成语意思旧:原来的;从前的。原指送旧官;迎新官。泛指一般的送走旧的;迎接新的。
成语出处宋 杨万里《宿城外张氏庄早起入城》:“送旧迎新也辛苦,一番辛苦两年闲。”
成语意思山鸡映水起舞。比喻自我欣赏
成语出处南朝·宋·刘敬叔《异苑》第三卷:“山鸡爱其羽毛,映水则舞。魏武时,南方献之,帝欲其鸣舞而无由。公子黄舒令置大镜其前,鸡鉴形而舞不知止。”
成语意思指看重别人,轻视自己。
成语出处先秦 孟轲《孟子 尽心下》:“人病舍其田而芸人之田,所求于人者重,而所以自任者轻。”
成语意思看得深,想得远。
成语出处南朝·宋·范晔《后汉书·祭遵传》:“昔高祖大圣,深见远虑,班爵割地,与下分功,著录勋臣,颂其德美。”
成语意思余气:最后一口气。象尸体一样但还有一口气,指人将要死亡。也比喻人暮气沉沉,无所作为。
成语出处《晋书 宣帝纪》:“司马公尸居余气,形神已离,不足虑矣。”
成语意思犹深思远虑。
成语出处晋·陈寿《三国志·魏志·田畴传》:“窃恐未得其志,而轻薄之徒自相侵侮,偷快一时,无深计远虑。”
成语意思疾:快。眼到手也到;指手和眼睛的动作都很快。形容动作机灵;眼光敏捷。
成语出处明 吴承恩《西游记》:“原来悟空手疾眼快,正在那混乱之时……哪吒脑后,着左膊上一棒打来。”
成语意思圣明的君主与贤良的辅佐大臣。有君臣相契意。相,辅弼之臣,后专指宰相。
成语出处《荀子 富国》:“若夫兼而覆之,兼而爱之,兼而制之,岁虽凶败水旱,使百姓无冻馁之患,则是圣君贤相之事也。”
成语意思旧指圣人手订的经典和贤人阐释的著作。
成语出处唐韩愈《答殷侍御书》:“圣经贤传,屏而不省,要妙之义,无自而寻。”
成语意思本人和全家人的生命。
成语出处明 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108回:“身家性命,都在权奸掌握之中。”
成语意思指城市中庸俗鄙陋之人。
成语出处明·凌濛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卷三十五:“那陈东阳是个市井小人,不晓道理的。”清·姚鼐《范蠡论》:“吾观庄生非贤者也,其褊心与市井小人之为虑无以异。”
成语意思社稷:古代帝王所祭的土神和谷神,代指国家;役:供职。臣下对君王应尽的职责
成语出处西汉·戴圣《礼记·少仪》:“为人臣下者,有谏而无讪,有亡而无疾,颂而无谄,谏而无骄,怠则张而相之,废则帚而更之,谓之社稷之役。”
成语意思《公羊传 庄公二十四年》:“戎将侵曹,曹羁谏曰:‘戎众以无义,君请勿自敌也。’曹伯曰:‘不可。’三谏不从,遂去之,故君子以为得君臣之义也。”何休注引孔子曰:“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,不可则止,此之谓也。”后以“三谏之义”指事君之正道。
成语出处《公羊传·庄公二十四年》:“戎将侵曹,曹羁谏曰:‘戎众以无义,君请勿自敌也。’曹伯曰:‘不可。’三谏不从,遂去之,故君子以为得君臣之义也。”何休注引孔子曰:“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,不可则止,此之谓也。”
成语意思山鸡爱其羽毛,常照水而舞。比喻顾影自怜
成语出处宋·黄庭坚《睡鸭》诗:“山鸡照影空自爱,孤鸾对镜不作双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