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泛指江河湖泽。
成语出处唐·李白《当涂赵炎少府粉图山水歌》:“洞庭潇湘意渺绵,三江七泽情洄沿。”
成语意思指后代继承前代的美德。
成语出处《左传 文公十八年》:“世济其美,不陨其名。”孔颖达疏:“世济其美,后世承前世之美。”
成语意思舍:放弃;求:追求。舍弃近便的;追求遥远的。
成语出处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臧宫传》:“舍近谋远者,劳而无功;舍远谋近者,逸而有终。”
成语意思君:敬称对方;终:终究。送多远的路,终究要分别。
成语出处元 无名氏《马陵道》楔子:“哥哥,送君千里,终有一别,哥哥你回去。”
成语意思桑间在濮水之上,是古代卫国的地方。古指淫风。后也指男女幽会。
成语出处东汉 班固《汉书 地理志下》:“卫地有桑间濮上之阻,男子亦亟聚会,声色生焉。”
成语意思书记:书籍,记事的书面文字;翩翩:形容举止洒脱,风姿秀美。形容文采优美,文风尚雅
成语出处三国·魏·曹丕《与吴质书》:“元瑜书记翩翩,致足乐也。”
成语意思谓使饥饿者得食,疲劳者休息。
成语出处战国·宋·墨翟《墨子·天志中》:“内有以食饥息劳,持养其万民,则君臣上下惠忠,文子弟兄慈孝。”
成语意思社稷:古代帝王所祭的土神和谷神,代指国家。国家破亡而成为废墟
成语出处西汉·刘安《淮南子·人间训》:“重耳反国,起师而伐曹,遂灭之。身死人手,社稷为墟。”
成语意思放弃近的,谋求远的。
成语出处南朝·宋·范晔《后汉书·伏湛传》:“陛下舍近务远,弃易求难,四方疑怪,百姓恐惧。”
成语意思谓殷勤款待宾客。
成语出处春秋·鲁·孔丘《论语·微子》:“止子路宿,杀鸡为黍而食之。”
成语意思折断箭以表示自己的决心和誓约。
成语出处宋·岳珂《桯史·二将失律》:“虏既得俊迈,折箭为誓,启门以出二将。”
成语意思舍弃自己的利益而去帮助别人。
成语出处先秦 孔子《论语 先进》:“吾与点也。”朱熹集注:“初无舍己为人意,而其胸次悠然。”
成语意思蜀锦:四川生产的彩锦;吴绫:绫的一种,最初出于吴郡。泛指各种精美的丝织品。
成语出处明·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八十二回:“微风初动,轻飘飘展开蜀锦吴绫;细雨才收,娇滴滴露出冰肌玉质。”
成语意思指城市中游手好闲、品行不端的人。
成语出处宋·胡铨《戊午上高宗封事》:“王伦本一狎邪小人,市井无赖。”
成语意思典出《列子 黄帝》:“子列子之齐,中道而反,遇伯昏瞀人。伯昏瞀人曰:‘奚方而反?’曰:‘吾惊焉。’‘恶乎惊?’‘吾食于十浆,而五浆先馈。’”谓十家卖浆者之中有五家争先送来。本谓卖浆者争利,后用以比喻争相设宴款待。
成语出处典出《列子·黄帝》:“子列子之齐,中道而反,遇伯昏瞀人。伯昏瞀人曰:‘奚方而反?’曰:‘吾惊焉。’‘恶乎惊?’‘吾食于十浆,而五浆先馈。’”
成语意思山鸡对镜起舞。比喻自我欣赏。
成语出处南朝宋·刘敬叔《异苑》卷三:“山鸡爱其毛羽,映水则舞。很武时,南方献之,帝欲其鸣舞无由。公子苍舒令置大镜其前,鸡鉴形而舞,不知止。”
成语意思①指东南方的三条江与太湖流域一带的湖泊。②江河湖泊的泛称。
成语出处战国·鲁·尸佼《尸子》下卷:“取玉甚难,越三江五湖,至昆仑之山,千人往,百人反,百人往,十人反。”
成语意思同“手足无措”。
成语出处明·兰陵笑笑生《金瓶梅》第48回:“府尹胡师文,见了上司批文,慌得手脚无措。”
成语意思韦:熟牛皮。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。比喻读书勤奋刻苦
成语出处元·鲜于必仁《折桂令·书》曲:“送朝昏雪案萤灯,三绝韦编。”
成语意思石山和水滨。泛指荒僻的处所。
成语出处宋·欧阳修《张子野墓志铭》:“山砠水厓,穷居独处;思从曩人,邈不可得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