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剐:割肉离骨。古代的凌迟的酷刑。形容人的罪恶重大
成语出处元·纪君祥《赵氏孤儿》第三折:“将那厮万剐千刀,切莫轻轻地素放了。”
成语意思悮:耽误;欺:欺骗。欺骗君王,祸害国家
成语出处明·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第八卷:“假如有一等做官的,悮国欺君,侵剥百姓,虽然官高禄厚,难道不是大盗?”
成语意思国家覆灭、家庭毁灭。
成语出处汉 桓宽《盐铁论 相刺》:“屈原行吟泽畔,曰:‘安得皋陶而察之!’夫人君莫不欲求贤以自辅,任能以治国,然牵于流说,惑于道谀,是以贤圣蔽掩,而谗佞用事,以此亡国破家,而贤士饥于岩穴也。”
成语意思外表刚强而内在柔弱。同“内柔外刚”。
成语出处宋 吴曾《能改斋漫录 议论》:“兵戈既起,将帅擅权,武吏功臣,过求姑息。边蕃远郡,得以骄矜,外刚内柔,上陵下替,此为屈辱又非多乎?”
成语意思指自古至今
成语出处西汉·刘安《淮南子·齐俗训》:“往古来今谓之宙,四方上下谓之宇。”
成语意思芳:香,指美名。好名声永远流传。
成语出处元 纪君祥《赵氏孤儿》第二折:“你若存的赵氏孤儿,将名标青史,万古留芳。”
成语意思好名声永远流传。万古:千秋万代;流:流传;芳:香;比喻好名声。
成语出处元 纪君祥《赵氏孤儿》第二折:“老宰辅,你若存的赵氏孤儿,当名垂青史,万古流芳。”
成语意思万:概数,多;朝:朝贡,朝拜。很多国家来朝拜
成语出处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82回:“太平年万国来朝,雍熙世八仙庆寿。”
成语意思瓦棺:古代陶土葬具;篆鼎:铸有篆文的鼎器。泛指古董文物
成语出处唐·杜牧《李贺集序》:“风樯阵马,不足为其勇也;瓦棺篆鼎,不足为其古也。”
成语意思主;主人。世间万物各有其所属
成语出处宋·苏轼《赤壁赋》:“夫天地之间,物各有主,苟非吾之所有。”
成语意思把东西归还原来的主人。
成语出处明·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卷三十五:“他不生儿女,就过继着你家儿子,承领了这家私,物归旧主,岂非天意。”
成语意思形容勇猛善射。
成语出处《韩诗外传》卷六:“昔者楚熊渠子夜行,寝石以为伏虎,弯弓而射之,没金饮羽,下视知其为石,石为之开,而况人乎!”
成语意思不做官了,感到一身轻松。封建官僚官以后常用这句话来自我安慰。现也泛指卸去责任后一时感到轻松。
成语出处宋 苏轼《借前韵贺子由生第四孙斗老》诗:“无官一身轻,有子万事足。”
成语意思卧鼓:停止敲鼓;偃旗:放倒旗子。放倒旗子,停止敲鼓。指隐蔽行军,不暴露目标
成语出处《周书·王思政传》:“东魏太尉高岳、行台慕容绍宗、同刘丰生等,率步骑十万来攻颍川,城内卧鼓偃旗,若无人者。”
成语意思云雾笼罩的楼阁门窗。指高楼。
成语出处宋·向子湮《七娘子》词:“雾阁云窗,风亭月户,分明携手同行处。”
成语意思给国家人民带来祸害。
成语出处明·杨继盛《请诛贼臣疏》:“臣观大学士严嵩,盗权窃柄,误国殃民,其天下之第一大贼乎。”
成语意思细过:小的过失。指微小的过失和事故
成语出处晋·陈寿《三国志·魏志·中山恭王衮传》:“此亦大罪恶耳,其微故细过,当掩覆之。”
成语意思微小的过失和事故。
成语出处《三国志·魏书·中山恭王传》:“其微过细故,当掩覆之。”
成语意思因循守旧,安于现状。
成语出处宋·陈亮《论励臣之道》:“岂群臣乐于负陛下哉!特玩故习常,势流于此而不自知也。”
成语意思蜮:传说中能含沙喷射人影,而使人致病的动物,比喻阴险毒辣的人。指象鬼蜮一样阴险狠毒,在暗地里害人的人。
成语出处《诗经 小雅 何人斯》:“为鬼为蜮,则不可得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