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比喻完全消逝或彻底崩溃。
成语出处清 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48回:“于是热烘烘的一件大事,轻轻的被他弄得瓦解冰消。”
成语意思一再犹豫,不能决定下来
成语出处明·冯梦龙《喻世明言》第32卷:“心中委决不下。其妻长舌夫人王氏适至,问道:‘相公有何事迟疑?’”
成语意思见“无坚不摧”。
成语出处三国·魏·曹操《表称乐进于禁张辽》:“每临战攻,常为率督,奋强突围,无坚不陷。”
成语意思瓦器破碎,冰块融解。比喻失败、崩溃或消失。
成语出处汉·陈琳《檄吴将校部曲文》:“则七国之军,瓦解冰泮。”
成语意思原指酒已喝尽。比喻钱已用完。
成语出处明 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第15卷:“陈秀才那时已弄得瓮尽杯干,只得收了心,在家读书。”
成语意思见“物极必反”。
成语出处宋·朱熹《近思录·道体》:“《复卦》言七日来复,其间之不断续,阳已复生,物极必返,其理须如是。”
成语意思乌合:像乌鸦一样仓猝聚集一处。比喻仓猝聚集的、毫无组织纪律的一群人
成语出处《梁书·羊侃传》:“今驱乌合之卒,至王城之下,虏马饮淮,矢集帝室,岂有人臣而至于此?”
成语意思晚节:指晚年的节操。已经到了晚年却未能保住自己的节操。也指事情快成功的时候却失败了。
成语出处宋·杨万里《清虚子此君轩赋》:“愿坚晚节于岁寒。”
成语意思瓦合:碎瓦相拼合。卒:士兵。像破碎的瓦片凑合在一起一样的士兵。比喻没有组织纪律的军队。
成语出处《汉书·郦食其传》:“食其曰:‘足下起瓦合之卒,收散乱之兵,不满万人,欲以径入强秦,此所谓探虎口者也。’”
成语意思无何有:即无有。原指什么都没有的地方,后指虚幻的境界。
成语出处先秦 庄周《庄子 逍遥游》:“今子有大树,患其无用,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,广莫之野?”
成语意思玩火的必定会烧了自己。比喻干冒险或害人的勾当;最后受害的还是自己。玩:玩弄;焚:烧。
成语出处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隐公四年》:“夫兵,犹火也,弗戢,将自焚也。”
成语意思谓亲狎女色;狎妓。
成语出处宋·陶榖《清异录·偎红倚翠大师》:“李煜在国,微行娼家,遇一僧张席,煜遂为不速之客。僧酒令、讴吟、吹弹莫不高了……。煜乘醉大书右壁曰:浅斟低唱偎红倚翠大师鸳鸯寺主,传持风流教法。”
成语意思既无毁谤,也无称誉。形容很平常。
成语出处《庄子·山木》:“无誉无訾,一龙一蛇,与时俱化,而无肯专为。”
成语意思物换:景物改变;星移:星晨的位置移动。景物改变;星辰位置移动;指时序变迁。
成语出处唐 王勃《滕王阁》诗:“闲云潭影日悠悠,物换星移几度秋。”
成语意思黄花:菊花;晚节:晚年的节操。比喻人晚节高尚。
成语出处宋·韩琦《九日小阁》诗:“莫嫌老圃秋容淡,且看黄花晚节香。”
成语意思后:后代。没有子孙后代是最大的不孝
成语出处战国·邹·孟轲《孟子·离娄》:“不孝有三,无后为大。”
成语意思犹言矫枉过正。
成语出处明·文征明《铁柯记》:“昔刘器之不为枉矫过激之行,而耿挺特达,卓有建明。”
成语意思同“丰功伟绩”。伟大的功绩。
成语出处明·黄绾《明道编》第三卷:“伟绩丰功,笼络一世。”
成语意思见“无胫而行”。
成语出处唐·白居易《元公墓志铭》:“每一章一句出,无胫而走,疾于珠玉。”
成语意思犹无胫而行。常以喻良才不招而自至爱贤者之门。
成语出处汉·孔融《论盛孝章书》:“珠玉无胫而自至者,以人好之也,况贤者之有卒乎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