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瓦釜:古代简单的乐器,比喻庸才。庸才显赫。比喻无德无才的人占据高位,威风一时
成语出处唐·柳宗元《代人进瓷器状》:“且无瓦釜之鸣,是称土铏之德。”
成语意思古谓不知礼法的人。
成语出处西汉·戴圣《礼记·经解》:“是故隆礼由礼,谓之有方之士;不隆礼,不由礼,谓之无方之民。”
成语意思威福:指赏罚。任赏任罚,自己一人说了算。比喻大权在握,独断专行
成语出处《周书·尉迟迥传》:“杨坚以凡庸之才,藉后父之势,挟幼主而令天下,威福自己,赏罚无章,不臣之迹,暴于行路。”
成语意思谓各地方的人杂居一处。形容居民复杂。
成语出处东汉·班固《汉书·地理志》:“是故五方杂厝,风俗不纯。”
成语意思谓夫妻同安于贫贱。详“我黼子佩”。
成语出处汉·扬雄《琴清英》:“天下有道,我黼子佩;天下无道,我负子戴。”
成语意思五方:东南西北中,泛指各处;处:住。形容大城市的居民,从什么地方来的人都有。
成语出处东汉 班固《汉书 地理志下》:“是故五方杂厝,风俗不纯。”
成语意思作定自弊。
成语出处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商君列传》:“商君亡至关下,欲舍客舍。客人不知其是商君也,曰:‘商君之法,舍人无验者坐之。’商君喟然叹曰:‘嗟乎!为法之敝,一至此哉!’”
成语意思谓略见善政一斑之意。
成语出处《梁书·刘遵传》:“及弘道下邑,未申善政,而能使民结去思,野多驯雉,此亦威凤一羽,足以验其五德。”
成语意思指愚顽暴虐的家长。
成语出处《尚书 尧典》:“父顽,母嚚,象傲。”
成语意思威福:指赏罚。任赏任罚,自己一人说了算。比喻大权在握,独断专行
成语出处《新唐书·刘炜之传》:“太后威福由己,而帝营救,速吾祸也。”
成语意思听到风声就逃之夭夭。
成语出处明·冯梦龙《古今小说·木绵庵郑虎臣报冤》:“贾似道打听得蒙古有事北归,鄂州围解,遂将议和称臣纳币之事瞒过不提,上表夸张己功。只说蒙古俱己威名,闻风远遁。”
成语意思王:汉代王吉字子阳。贡:即贡禹。弹冠:拂去冠上的尘埃,喻将出来作官。比喻好朋友进退相随,取舍一致。也指一人得官,同类相庆。亦作“王阳在位,贡公弹冠”。
成语出处东汉·班固《汉书·萧育传》:“少与阵咸,朱博为友,著闻当世,往者有王阳、贡公,故长安语曰‘萧、朱结绶,王、贡弹冠’,言其相荐达也。”
成语意思羖:公羊。特指春秋虞有贤才的大夫百里奚。
成语出处《史记·秦本纪》:“乃使人谓楚曰:‘吾媵臣百里奚在焉,请以五羖羊皮赎之。’……缪公大说,授之国政,号早曰‘五羖大夫’。”
成语意思《礼记·射义》:“贲军之将、亡国之大夫与为人后者不入,其余皆入。”孔颖达疏:“亡国之大夫者,谓亡君之国,言不忠且无智也。”后因以“亡国大夫”指不忠不智的前朝遗臣。
成语出处《礼记·射义》:“贲军之将、亡国之大夫与为人后者不入,其余皆入。”孔颖达疏:“亡国之大夫者,谓亡君之国,言不忠且无智也。”
成语意思千秋万代都像松柏一样永远苍翠。比喻崇高的精神或深厚的友谊永远不会消失。万古:千秋万代;长青:像松柏那样永远苍翠。
成语出处元 无名氏《谢金吾》:“也论功增封食邑,共皇家万古长春。”
成语意思万古:千年万代,永远。永远像春天一样,草木翠绿,生机勃勃。比喻人的精神永远像春天一样毫不衰退或祝愿好事长存。亦作“万古长青”、“万古常青”、“万古常新
成语出处元·无名氏《谢金吾》第四折:“也论功增封食邑,共皇家万古长春。”
成语意思指某种好的精神或品德永远存在。万古:千年万代永远;存:存在。
成语出处宋 晁补之《次韵苏门下寄题雪浪石》:“公归廊庙谁得挽,此石万古当长存。”
成语意思见“煨干就湿”
成语出处元·李行道《灰阑记》第四折:“生下这孩儿,十月怀胎,三年乳哺,咽苦吐甜,煨干避湿,不知受了多少辛苦。”
成语意思庄稼不生长。指灾荒之年。
成语出处《谷梁传·襄公二十四年》:“五谷不升,谓之大侵。”
成语意思汲水的瓦罐免不了在井口打破。比喻担着风险干事难免会失手
成语出处《京本通俗小说·错斩崔宁》:“自古瓦罐不离井上破,将军难免阵中亡,只管做过没天理的勾当,终须不是个好结果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