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指在人背后用手指点着说
成语出处清·石玉昆《三侠五义》第41回:“其中就有好性儿的跟着他,三三两两在背后指指戳戳。”
成语意思恳切、耐心地劝告、教导(谆谆:恳切、耐心的样子)。
成语出处宋 费衮《梁溪漫志 闲乐异事》:“命诸子子妇皆坐,置酒,谆谆告戒,家人见公无疾而遽若是,愕眙不知所答。”
成语意思凡庸的姿质。
成语出处清·洪昇《长生殿·闻乐》:“想我浊质凡姿,今夕得到月府,好侥幸也。”
成语意思指真假难辨
成语出处清·名教中人《好逑传》第12回:“这姓铁的一个少年人,明明为贪色,却真真假假,百般哄诱他不动。”
成语意思正合自己的心意。同“正中下怀”。
成语出处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六十回:“夏婆子听了,正中己怀,忙问:‘因什么事?’”
成语意思犹张口结舌。
成语出处清·吴研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八十一回:“重庆道一见了他,也不暇多叙寒暄,便把领事的一番话述了出来。某观察听了,不觉张嘴挢舌。”
成语意思在在:到处。到处都是,经常碰到。形容同类的事物或现象到处都存在
成语出处清·袁枚《答友人某论文书》:“仆疑足下于诗文之甘苦,尚未深历,故觉与我争名者在在皆是,而独震于考订家琐屑斑驳以为其传校可必耶?”
成语意思谓极精细地计较衡量。
成语出处清·陈确《原教》:“荀告韩杨,各是所见,铢铢较量,可谓愚甚。”
成语意思心情急切、勤勉不懈的样子。
成语出处唐·陆贽《论关中事宜状》:“陛下可不追鉴往事,惟新令图,循偏废之柄以靖人,复倒持之权以固国!而乃孜孜汲汲,极思劳神,循无已之求,望难必之效。”
成语意思①严肃而认真。②犹言堂堂正正。
成语出处清·李渔《怜香伴·狂喜》:“哄我正正经经听了半日,只说当真,原来又是说笑。”
成语意思见“贼臣乱子”。
成语出处唐·魏徵寿《隋书·许善心传》:“国恶虽讳,君举必书,故贼子乱臣,天下大惧,元龟明镜,昭然可察。”
成语意思形容贪馋的样子。
成语出处清 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十回:“他一时慌了,弯下腰去抓那粉汤,又被两个狗争着,咂嘴弄舌的来抢那地下的粉汤吃。”
成语意思放在一边不再想起。
成语出处清 李宝嘉《文明小史》第六回:“孔黄二人自问无愧,遂亦置之脑后。”
成语意思见“咂嘴弄舌”。
成语出处清·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二回:“[王举人]眼看见那小学生的仿纸上的名字是荀玫,不觉就吃了一惊;一会儿咂嘴弄唇的,脸上做出许多怪物像。”
成语意思觅:寻找。顺着踪迹追寻
成语出处清·褚人获《隋唐演义》第18回:“惹得长安城中王孙公子,游侠少年,丢眉做眼,轻嘴薄舌的,都在灯市里穿来插去,寻香哄吃,追踪觅影,调情绰趣,何尝真心看灯。”
成语意思擿埴:敲地。指盲人用杖点地探求道路。比喻暗中摸索,事不易成
成语出处章炳麟《论汉字统一会》:“岂日本语通儒其材力必不汉人若?正由素未识字,故擿埴冥行如此也。”
成语意思谓秉承先人的遗训。
成语出处王闿运《常公神道碑》:“公体山川之醇气,禀玉石之上灵,凿柱取书,安弦习礼。”
成语意思指十分真实可靠
成语出处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15回:“我弟兄三个,真真实实地并没半点儿假!”
成语意思谓说话态度严肃认真。
成语出处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三十六回:“他才恭肃其貌,郑重其辞说道:‘年兄!你今日束修来见我,其实惭愧。’”
成语意思象声词。描写老鼠活动的声音
成语出处《虞初新志·秋声诗自序》:“有鼠作作索索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