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见“转弯抹角”。
成语出处清·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八十二回:“锦云笑道:小春姐姐把‘爽爽快快’读做‘霜霜快快’,把‘转弯磨角’读做‘转弯磨禄’,满口都是古音,他还说人讲究古音。”
成语意思局:结局,定局,指长久之计。终究不是长久之计
成语出处清·钱彩《说岳全传》第33回:“这绿林中买卖,终无了局。”
成语意思将不是自己的东西占为自己所有
成语出处清·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刘姓》:“又以他人之物,占为己有。”
成语意思指遇到强敌或陷于困境时,以离开回避为最好的策略。
成语出处明 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二回:“娘道:‘我儿,‘三十六着,走为上着’。只恐没处走。’”
成语意思比喻派生、繁衍而出者。同“节外生枝”。
成语出处清李渔《闲情偶寄 词曲 格局》:“善观场者,止于前数出所见,记其人之姓名。十出以后, 皆是枝外生枝,节中长节,如遇行路之人,非止不问姓字,并形体面目,皆可不必认矣。”
成语意思指遇到强敌或陷于困境时,以离开回避为最好的策略。
成语出处明 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一百四回:“李助道:‘事已如此,三十六策,走为上策!’”
成语意思王:指周王朝;尊王:尊重周王室;攘:排斥;夷:我国古代对东方各民族的泛称。效忠统治者排除少数民族侵扰
成语出处清·皮锡瑞《经学历史·经学变古时代》:“但尊王攘夷,虽春秋大义,而王非唯喏趋伏之可尊,夷非一身两臂之可攘。”
成语意思言辞躲躲闪闪;搪塞应付(支吾:言词不清)。
成语出处清 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28回:“这句话不便向时筱仁说明,只得支吾其词道。”
成语意思尊重和爱护有道德和才能的人
成语出处清·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31回:“你这位贵老师总不是什么尊贤爱才,不过想人拜门生,受些礼物。”
成语意思心意真实诚恳,没有虚假。
成语出处元·无名氏《百花亭》第三折:“常言道海深须见底,各办着个真心实意。”
成语意思至心:诚心。指诚心诚意地朝拜礼敬
成语出处孙锦标《通俗常言疏证·释道》:“《晋书·王嘉传》:‘人候之者,至心则见之,不至心则隐形不见。’按,道经云‘至心朝礼’,本此。”
成语意思钻入心里,侵入骨中。形容刺激极深。
成语出处清·李渔《比目鱼》第六回:“一到登场的时节,他把我认做真妻子,我把他认做真丈夫。没有一句话儿,不说得钻心刺骨。”
成语意思真面目完全显露出来
成语出处清·无垢道人《八仙全传》第94回:“经陛下醉之以酒,酒醉则真相毕露。”
成语意思自己找来不必要的烦恼
成语出处巴金《家》六:“他不能够说服她们,他又何必自寻烦恼,浪费精力呢?”
成语意思同“椎胸顿足”。
成语出处梁启超《中国积弱溯源论》第四节:“每一循省未尝不椎心顿足,仰天长恸也。”
成语意思形容人悲痛、悔恨等时的情状。
成语出处梁启超《中国积弱溯源论》第二节:“无以少异于平时,乃椎胸顿足,痛恨于我国民之心既已死尽也。”
成语意思朱:红色。形容楼阁漆红饰绿,建筑豪华富丽
成语出处清·蒲松龄《聊裔志异·绛妃》:“埋香瘗玉,残妆卸而翻飞;朱榭雕阑,杂佩纷其零落。”
成语意思短见:本指见识短浅,引申为自杀。自己认为无法活下去而寻死。
成语出处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六十六回:“人家并没有威胁他,是他自寻短见。”
成语意思为国尽忠,对父母尽孝,对夫妻尽节,对朋友尽义。泛指封建统治者所提倡的道德行为准则
成语出处清·邵长蘅《侯方域魏禧传》:“其为文主识议,凌厉雄健,不屑抚拟如世之貌似大家者。遇忠孝节烈事,则益感慨激昂。”
成语意思璧:古代玉器。指兼有中国和外国优点的事物。
成语出处清 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:“咱们今天是中西合璧……这边底下是主位;密司忒萨坐在右首,他同来这刘先生坐在左首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