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不堪:不能;设想:对未来情况的想象、推测。事情的结果不能想象;指会向很坏、很危险的方向发展。
成语出处清 林则徐《林文忠公政书》:“内地膏脂,年年如些剥丧,岂堪设想!”
成语意思息:呼吸。呼吸也相互关连。形容非常密切。
成语出处清 严复《救亡决论》:“二者皆与扎营踞地息息相关者也。”
成语意思指话语未经思索;随口而言。脱口:不加思索地开口说。
成语出处清 吴趼人《瞎骗奇闻》:“我晓得你这个人向来是有口无心的,但也不可不拘什么话便脱口而出。”
成语意思满:全;在乎:在意。完全不放在心上。形容不在意、无所谓的样子。
成语出处朱自清《执政府大屠杀记》:“区区一条生命,在他们眼里,正和一根草,一堆马粪一般,是满不在乎的!”
成语意思绝口:始终不开口;提:举出。指闭口不说话
成语出处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48回:“见了抚台,绝口不提一字,免得抚台心上生疑。”
成语意思下定决心,努力追求进步
成语出处《人民日报》1959.9.3:“发奋图强、自力更生,对于落后队贫困落后的面貌的改变,当然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。”
成语意思亦作“支支梧梧”。谓说话吞吞吐吐,含混躲闪。
成语出处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五回:“我既这等苦苦相问,你自然就该侃侃而谈,怎么问了半日,你一味的吞吞吐吐,支支吾吾?”
成语意思指缝隙严密闭合。
成语出处清 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七回:“外省的地平,又多是用木板铺的,上面严丝合缝盖上,轻易看不出来。”
成语意思无论怎么办都有困难。指处于某一困境中;不易做出决定。
成语出处清 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二回:“那太太听了,自然是左右为难;但事到其间,实在无法。”
成语意思眉梢:眉尖。喜悦的神情从眉眼上表现出来。形容高兴时眉开眼笑。
成语出处清 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23回:“思索良久,得了主意,不觉喜上眉梢。”
成语意思形容善于讲话;使人喜欢听。娓娓:说话连续不倦的样子。
成语出处清 黄云鸿《福惠全书 刑名部》:“若言入耳,娓娓可听。”
成语意思济:有益。对事情没有什么帮助。比喻不解决问题。
成语出处清 钱采《说岳全传》:“我岂不知贼兵众盛?就带你们同去,亦无济于事。”
成语意思比喻极其吝啬的人
成语出处清·石玉昆《三侠五义》第61回:“他爹爹名叫卞龙,自称是‘铁公鸡’,乃刻薄成家,真是一毛儿不拔。”
成语意思非常干渴。多形容天热或说话很多;费尽口舌。
成语出处三国 魏 曹植《善哉行》:“来日大难,口燥唇干;今日相乐,皆当喜欢。”
成语意思交:一齐;迫:逼迫。饥饿、寒冷一齐袭来。形容生活极端贫困。
成语出处宋 王谠《唐语林》第一卷:“上谓曰:‘汝何为作贼?’对曰:‘饥寒交切,所以为盗。’”
成语意思局促:也作“侷促”;或“跼促”;拘束;不自然。形容举止受约束、不自然、不安静的样子。
成语出处明 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12回:“昭公虽不治罪,心中怏怏,恩礼稍减于昔日。祭足亦觉跼蹐不安,每每称疾不朝。”
成语意思比喻照着样子模仿。
成语出处清 李绿园《歧路灯》第11回:“这大相公聪明得很,他是照猫画虎,一见即会套的人。”
成语意思像游鱼那样首尾连贯地进入。比喻有秩序地相继而进。
成语出处晋 陈寿《三国志 魏志 邓艾传》:“将士皆攀木缘崖,鱼贯而进。”
成语意思跃然:跳跃;活跃的样子。形容好像活的一样;跳跃在纸面上。
成语出处清 薛雪《一瓢诗话》:“如此体会,则诗神诗旨,跃然纸上。”
成语意思比喻把小事当作大事来办,指无此必要
成语出处清·方东树《昭昧詹言》卷二十:“[山谷诗《云涛石》]全是以实形虚,小题大做,极远大之势可谓奇想高妙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