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良:好;益:有益;有帮助。能给人教益的好老师和好朋友。
成语出处清 彭养鸥《黑籍冤魂》第20回:“虽然有那良师益友,苦口婆心的规劝,却总是耳边风,纵有时听得入耳,自己要想发愤为雄,都是一般虎头蛇尾。”
成语意思冠冕:古代帝王、官员的礼帽;堂皇:气派非凡。形容看起来庄重体面、光明正大的样子。
成语出处清 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56回:“有一些老一辈人见他话说得冠冕堂皇,都说,某人虽有嗜好,尚还有自爱之心。”
成语意思百:多次;思:考虑,思考;解:理解。指经过百般思索仍旧不能理解
成语出处清 梁启超《论宗教与哲学家之长短得失》:“若此者皆不诚之人所百思不得其解也。”
成语意思赤:赤诚、真诚;忠:忠诚。形容很忠诚;有时也指非常真诚的心。也作“忠心赤胆”。
成语出处清 钱采《说岳全传》第30回:“赤胆忠心扶社稷。”
成语意思貌:外表;神:内心。指外表上一致;内心里不一样。形容表面上关系很融洽;而实际上各怀心思。
成语出处清 宣鼎《夜雨秋灯录 得新忘旧》:“自有此宠复,神意即淡然,偶有酬对,亦只貌合神离耳。”
成语意思一斑:豹子身上的一块斑纹。比喻从一点可以推知全貌。
成语出处清 李汝珍《镜花缘》:“诸如此类,虽未得其皮毛,也略见一斑了。”
成语意思声:声势;夺人:指动摇人心。先张扬自己的声势以压倒对方。也比喻做事抢先一步。
成语出处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昭公二十一年》:“军志有之:先人有夺人之心,后人有待其衰。”
成语意思按所希望的那样得到满足。指愿望实现。
成语出处清 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46回:“在抚台面前说了许多好话,后来也祥甫竟如愿以偿,补授临清州缺。”
成语意思使人混乱烦躁迷惑不清,使浑浊不清
成语出处曾朴《孽海花》第12回:“车门已硼的关上了,弄得彩云迷迷糊糊,又惊又吓。”
成语意思形容彼此不协调;不相容。格格:阻碍;隔阂。入:融洽。
成语出处清 袁枚《寄房师邓逊斋先生》:“以前辈之典型,合后来之花样,自然格格不入。”
成语意思责任不能推卸给旁人。形容应当由自己尽责。
成语出处清 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:“讲到护送,除了自己一身之外,责无旁贷者再无一人。”
成语意思想说;但又不痛痛快快地说。形容说话有顾虑。
成语出处清 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五回:“你一味的吞吞吐吐,支支吾吾;你把我作何等人看待?”
成语意思百花:泛指各种花卉;齐:同时。①各种各样的花卉同时开花。②现常比喻艺术上的不同形式和风格的自由发展。也形容文化艺术和各行业蓬勃发展的繁荣景象。
成语出处清 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三回:“百花仙子只顾在此著棋,哪知下界帝王忽有御旨命他百花齐放。”
成语意思轻易地了结纠纷;心甘情愿地停止再闯。
成语出处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:“奶奶就是让着他,他见奶奶比他标致,又比他得人心儿,他就善罢甘休了?”
成语意思案:几案;桌子;绝:独一无二。拍桌叫好;形容非常赞赏。
成语出处唐 田颖《博浪沙行序》:“不禁拍案呼奇。”
成语意思筹:筹码;古代用以计数的工具;多用竹子制成。指比较之下;稍强一点。
成语出处清 秋瑾《致秋誉章书》:“哥哥虽稍胜一筹,而无告语则同,无戚友之助亦同,所幸者生为男子耳,结局纵胜妹十倍也。”
成语意思原指五行阵和八门阵。这是古代两种战术变化很多的阵势。比喻变化多端或花样繁多。
成语出处清 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42回:“那小戏子一个个戴了貂裘,簪了雉羽,穿极新鲜的靠子,跑上场来,串了一个五花八门。”
成语意思不分白天黑夜拼命赶路。
成语出处清·褚人获《隋唐演义》第63回:“俱骑了马,连日夜兼程,赶上丧车,护进二贤庄。”
成语意思饥肠:饥饿的肚子;辘辘:象声词;车轮滚动的声音。肚子饿得咕咕直响;形容十分饥饿。
成语出处清 蒲松龄《聊斋志异 西湖主》:“而枵肠辘辘,饥不可堪。”
成语意思功:事业;告:宣告。指完成了一项巨大的工作或十分重要的任务。也作“大功毕成”。
成语出处东汉 班固《汉书 王莽传上》:“十万众并集,平作二旬,大功毕成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