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犹心灰意懒。
成语出处清·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王子安》:“初失志,心灰意败,大骂司衡无目,笔墨无灵,势必举案头物而尽炬之。”
成语意思雪:洗除。洗雪仇恨,消除灾祸
成语出处明·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44回:“望爷爷与我们雪恨消灾,早进城降邪从正也。”
成语意思修己:修身。提高自身修养,使人民安乐
成语出处春秋·鲁·孔丘《论语·宪问》:“子曰:‘修己以敬。’曰:‘如斯而已乎?’曰:‘修己以安人。’”
成语意思寻求欢快;设法取乐。形容追求享乐。
成语出处清 吴梅《风洞山》附《先导》:“风尘倾洞,天地丘墟,这班人儿还要演起戏来寻欢作乐。”
成语意思拆尸骨为炊,交换孩子而食。形容粮尽援绝的极端困境。参见“析骸以爨”。
成语出处《后汉书 来歙传》:“昔宋执楚使,遂有析骸易子之祸。”
成语意思心、意:心思;回、转:掉转。改变想法,不再坚持过去的意见。
成语出处元 萧德祥《杀狗劝夫》第四折:“背地里设下机谋,才得他心回意转。”
成语意思同“心惊胆战”。
成语出处宋·欧阳修《祭苏子美文》:“人有遭之,心惊胆落,震汗如麻。”
成语意思缩着肩膀,低着眉头。形容在人面前卑下的神情。
成语出处晋 葛洪《抱朴子 逸民》:“虽器不益于旦夕之用,才不周于立朝之俊,不亦愈于胁肩低眉,谄媚权右。”
成语意思同“心惊胆战”。
成语出处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七十九回:“先锋将魄散魂飞,合后兵心惊胆裂。”
成语意思携带家眷,指受家眷的拖累
成语出处熊召政《张居正》第二卷第18回:“于是携家带口,风餐露宿地到了北京。”
成语意思同“心惊胆战”。
成语出处明·李日华《南西厢记·飞虎授首》:“心惊胆寒,浑身上淋漓雨汗。”
成语意思鹣:比翼鸟;鲽:比目鱼。泛指四海珍异之物
成语出处南朝·宋·刘勰《文心雕龙·封禅》:“然则西鹣东鲽,南茅北黍,空谈非征,勋德而已。”
成语意思见“心惊胆战”。
成语出处《秦并六国平话》上卷:“城前发喊,惊得赵王心惊胆颤,文武诸将仓皇无计。”
成语意思陷坚:攻破敌阵;挫锐:挫败敌人锐气。攻陷敌阵,挫敌锐气
成语出处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魏其武安侯列传》:“灌孟年老,颍阴侯强请之,郁郁不得意,故常陷坚,遂死吴军中。”
成语意思古代一种导引养生之法。状如熊之攀枝,鸱之回顾。
成语出处南朝·宋·范晔《后汉书·方术传·华佗》:“是以古之仙者为导引之事,熊经鸱顾,引挽腰体,动诸关节,以求难老。”
成语意思窖:收藏东西的地洞。到处是冰和雪。形容天气寒冷,也指严寒地区。
成语出处《宋史·朱弁传》:“叹马角之未生,魂销雪窖;攀龙髯而莫逮,泪洒冰天。”
成语意思饮食只有清水和瓠干。比喻生活清苦。
成语出处晋·程晓《赠傅休奕》诗:“厥客伊何?许由巢父。厥醴伊何?玄酒瓠脯。”
成语意思众:大队人马。旧指大规模出兵。现多指动用很多人力做某件事
成语出处晋·陈寿《三国志·魏志·王朗传》:“且雨水方盛,非行军动众之时。”
成语意思形容内心极度惊惧恐慌。战:发抖。
成语出处元 无名氏《萨真人夜断碧桃花》第三折:“一个个气昂昂性儿不善,他每都叫吼捋袖揎拳,走的我腿又酸又软,不由我不心惊胆战。”
成语意思内心惊惧害怕
成语出处明·张四维《双烈记·寇逸》:“忽听喊声来,心惊胆丧,急急奔离天罗地网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