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中风:像中了邪一样;狂走:发狂般奔跑。形容举止失常,放纵癫狂
成语出处南朝·宋·范晔《后汉书·朱浮传》:“而伯通中风狂走,自捐盛时。”
成语意思自负:自恃,自许。自恃而又自信自己的才能
成语出处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李将军列传》:“李广才气,天下无双,自负其能,数与虏敌战,恐亡之。”
成语意思拔下的头发难以数清(擢:拔)。比喻罪行很多。
成语出处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范睢蔡泽列传》:“擢贾之发以续之罪,尚未足。”
成语意思擢:拔;莫:不能。拔下全部头发,也难以数清。形容罪行多得数不清。
成语出处《史记 范睢蔡泽列传》:“擢贾之发以续贾之罪,尚未足。”
成语意思局:结局,定局,指长久之计。终究不是长久之计
成语出处清·褚人获《隋唐演义》第16回:“想我在此奉侍,终非了局。”
成语意思正:正常;奇:奇特。指事物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互相转化,正常可变为奇特
成语出处春秋·楚·李耳《老子》第58章:“正复为奇,善复为袄。”
成语意思孩子尚未出生,在母腹中即由双方家长订立婚约
成语出处《魏书·王宝兴传》:“汝等将来所生,皆我之自出,可指腹为亲。”
成语意思自伐:自我夸耀;功:功勋。喜欢自我夸耀的人建立不起功勋
成语出处春秋·楚·李耳《老子·道经》第24章:“自伐者无功,自矜者不长。”
成语意思贼:毁坏;夫:这,那。害了人家的儿子。对引导别人犯错误者的斥责
成语出处春秋·鲁·孔丘《论语·先进》:“子路使子羔为费宰。子曰:‘贼夫人之子!’”
成语意思①佛教语。禅宗用来指全体佛法(正法)。朗照宇宙谓眼,包含万有谓藏。相传释迦牟尼以正法眼藏付与大弟子迦叶,是为禅宗初祖,为佛教以“心传心”授法的开始。②借指事物的诀要或精义。
成语出处《景德传灯录·摩诃迦叶》:“佛告诸大弟子,迦叶来时,可令宣扬正法眼藏。”宋·朱熹《答陈同甫书》:“盖修身事君,初非二事,不可作两般看,此是千圣相传正法眼藏。”
成语意思斫:砍,削。把方的东西砍削成圆的。比喻人变方正为圆滑
成语出处汉·荀悦《汉纪·成帝纪》:“挠直为曲,斫方为圆,秽素丝之洁,推亮直之心。”
成语意思用鼓风的方法灭火。比喻本欲消弭其事,却反而助长其声势。
成语出处隋 王通《中说 问易》:“真君、建德之事,适足推波助澜,纵风止燎尔。”
成语意思辙鲋:陷在干涸车辙中的鲫鱼。比喻因厄迫身
成语出处战国·宋·庄周《庄子·外物篇》:“车辙中有鲋鱼焉,曰‘我东海之波臣也,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!’”
成语意思谓自己立法反而使自己受害。语出《史记·商君列传》:“(秦惠王)发吏捕商君。商君亡至关下,欲舍客舍。客人不知其是商君也,曰:‘商君之法,舍人无验者坐之。’商君喟然叹曰:‘嗟乎!为法之敝,一至此哉!’”
成语出处《史记·商君列传》:“(秦惠王)发吏捕商君。商君亡至关下,欲舍客舍,客人不知其是商君也,曰:‘商君之法,舍人无验者,坐之。’商君喟然叹曰:‘嗟乎!为法之敝一至此哉!’”
成语意思贯:贯通。忠诚之心可以贯通白日。形容忠诚无比。亦作“忠心贯日”。
成语出处《宣和书谱·颜真卿》:“惟其忠贯白日,识高天下,故精神见于翰墨之表者,特立而兼括。”
成语意思1.猪与狗。2.詈词。谓人下贱如牲畜。
成语出处老舍《四世同堂》:“他须纳住气,向连猪狗不如的人说好话。”
成语意思指自甘堕落,不求进取。同“自暴自弃”。
成语出处章炳麟《演说录》:“近来有一种欧化主义的人,总说中国人比西洋人所差甚远,所以自甘暴弃,说中国必定灭亡,黄种必定剿绝。”
成语意思卓诡:卓异,卓越。指卓绝特异,不同寻常
成语出处南朝·宋·范晔《后汉书·向栩传》:“少为书生,性卓诡不伦。”
成语意思干:盾。枕着盾牌睡觉。形容复仇之心急切而坚定
成语出处西汉·戴圣《礼记·檀弓上》:“子夏问于孔子曰:‘居父母之仇,如之何?’夫子曰:‘寝苫,枕干,不仕,弗与共天下也。’”
成语意思枕着武器等待命令。形容时刻准备战斗。
成语出处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《辛亥革命·武昌起义》:“张统制现带有可靠军队数营,在汉口刘家庙枕戈待命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