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指被朝廷、官府捉去
成语出处宋·赵令榁《侯鲭录》第六卷:“朴言:‘独臣妻有诗一首云:更休落魄贪杯酒,亦莫猖狂爱咏诗。今朝捉将官里去,这回断送老头皮。’上大笑,放还山。”
成语意思指居功自傲。
成语出处《汉书 陈涉项籍传赞》:“[项羽]自矜功伐,奋其私智而不师古,谓霸王之业,欲以力征经营天下,五年卒亡其国。”
成语意思夹:夹杂、搀杂。字句里夹杂着风霜。比喻文章森严而有力
成语出处晋·葛洪《西京杂记》:“淮南王刘安著《鸿烈》二十一篇,鸿大也,烈明也,言大明礼教,号《淮南子》,一曰《刘安子》。自云:‘字中皆夹风霜。’”
成语意思泽:恩泽;枯骨:死去已久的人。恩泽及于死者。形容给人恩惠极大。
成语出处《吕氏春秋·孟冬纪·异用》:“文王贤矣,泽及髊骨,又况于人乎!”
成语意思晋左思《娇女诗》有“吾家有娇女,皎皎颇白晳”之句,后以“左家娇女”指美丽可爱的少女。
成语出处晋·左思《娇女诗(吾家有娇女)》:“吾家有娇女,皎皎颇白皙。”唐·李商隐《王十二兄与畏之员外相访见招小饮时予以悼亡日近不去因寄》诗:“嵇氏幼男犹可悯,左家娇女岂能忘。”
成语意思中:到中心;举:升起,扬起。到江中心升起船帆
成语出处宋·司马光《资治通鉴》:“十舰最著前,中江举帆,余船以次俱进。”
成语意思指着鸡骂狗。比喻表面上骂这个人,实际上是骂那个人。
成语出处周立波《暴风骤雨》第一部:“李大嫂子,别指鸡骂狗,倒是谁白吃白喝?”
成语意思珠玑:珠玉;咳唾:比喻谈吐议论。比喻谈吐或文辞美如珠玉
成语出处汉·赵壹《刺世疾邪赋》:“势家多所宜,咳唾自成珠。”
成语意思叩问:询问。拿着经书,向人请教。指虚心向人学习
成语出处明·宋濂《送东阳马生序》:“尝趋百里外,从乡之先达,执经叩问。”
成语意思见“坐井观天”。
成语出处明·胡应麟《少室山房笔丛·艺林学山一·江陵》:“以此定李杜优劣,诚坐井窥天也。”
成语意思矜:自以为贤能。自以为勇敢过人
成语出处明·周承邦《兵家要领·戒骄篇》:“骄则自高其功,自神其智,自矜其勇。”
成语意思幾:幾微,细微。指人能够预知事情萌发的细微迹象,就能与神道相合
成语出处《周易·系辞下》:“子曰:‘知幾其神乎。’”
成语意思趦趄:同“趑趄”,且前且退,犹豫不进;却顾:回头看。欲进而犹豫不前回头看
成语出处清·夏敬渠《野叟曝言》第146回:“各国王国妃,俱贪看园中奇景,临别时,趦趄却顾,十步九回。”
成语意思古时用来表彰女性从一而终的门楼。指坚贞不二的标志
成语出处清·西周生《醒世姻缘传》第43回:“这监门口也盖不得那贞节牌坊。”
成语意思辨:辨别。真假分辨不清
成语出处《星火燎原·围困沁源》:“埋的时候也给它来个真假难辨。”
成语意思修整陈旧的、破损的东西,使之如同新的一样。
成语出处明 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六十三回:“行者却将芝草把十三层塔层层扫过……这才是整旧如新,霞光万道,瑞气千条,依然八方共睹,四国同瞻。”
成语意思白天穿着锦绣衣服回归故里。比喻做官后重返家乡,非常荣耀
成语出处明·王彦贞《小桃红·西厢百咏》曲:“承恩亲自日边来,端的喝声采,昼锦荣归宠光大。”
成语意思自己一方的人。指自家人或圈内人
成语出处钱钟书《围城》:“自己人之间,什么臭架子、坏脾气都行;笑容愈亲密,礼貌愈周到,彼此的猜忌或怨恨愈深。”
成语意思整衣端坐。形容严肃拘谨。
成语出处元·脱脱 《宋史·儒林传六·李道传》:“道传少庄重,稍长读河南程氏书,玩索义理,至忘寝食,虽处暗室,整襟危坐,肃如也。”
成语意思至敬:极高的敬意;文:文饰,虚伪无用的举动。最高的敬意是不用文饰的
成语出处西汉·戴圣《礼记·礼器》:“至敬无文,父党无容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