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自始至终都不改变。
成语出处《荀子 礼论》:“故君子敬始而慎终,终始若一,是君子之道。” 又“然后皆有衣衾多少厚薄之数,皆有翣菨文章之等,以敬饰之,使生死终始若一。”
成语意思震慑:震惊恐俱。使人们受到震动而害怕
成语出处南朝·宋·范晔《后汉书·任隗传》:“窦宪秉权,专作威福,内外朝臣莫不震慑。”
成语意思各种各样、各色各等的人们。
成语出处唐·陆贽《优恤畿内百姓并除十县令诏》:“百姓及诸色人等如能力行仁义,均减有无,赒贷贫人,全活数众者,府司具事迹闻奏,朕当授以官秩,蠲其征徭。”
成语意思指男子对女子的爱慕之情。
成语出处《史记 司马相如列传》载,汉司马相如宴于临邛富人卓王孙家,时卓王孙有女文君新寡,相如于座上以琴声传意,文君心悦,遂夜奔相如。
成语意思擎:举。一只手能把天举起。形容本领很大
成语出处清·夏敬渠《野臾曝言》第111回:“前日令先生陈奏功绩,朕已惊叹为古今未有,今观东宫所奏,方知先生尚未道其十之一二,先生真只手擎天者也。”
成语意思仗:倚仗;依靠。依仗某种权势欺压别人。
成语出处元 王实甫《西厢记》第五本第三折:“他凭师友,君子务本;你倚父兄,仗势欺人。”
成语意思比喻错此说彼。
成语出处明 兰陵笑笑生《金瓶梅词话》第十回:“如何远打周折,指山说磨,拿人家来比。”
成语意思骚:通“扫”。把灶上打扫干净。比喻极容易做到
成语出处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李斯列传》:“夫以秦之强,大王之贤,由灶上骚除。足以灭诸侯,成帝业,为天下一统。”
成语意思把灶上打扫干净。比喻极容易做到
成语出处章炳麟《书十九路军御日本事》:“至五昼夜不卧,未尝有怨言,故能以弱胜强,若从灶上扫除焉。”
成语意思要把沙子蒸成饭。比喻事情不可能成功。同“蒸沙成饭”。
成语出处明 周履靖《锦笺记》第十九出:“清净是菩提,爱染难离,蒸沙为饭饭终非,暮鼓晨钟勤忏悔,怎免阿鼻。”
成语意思卒:终于;擅:独揽,据有。指终于得到天下
成语出处西汉·刘向《战国策·秦策》:“故文王果收功于吕尚,卒擅天下,而身立为帝王。”
成语意思毡为毛制,在毡上拖毛,则涩滞难行。用以形容脚步畏缩不前。
成语出处元·纪君祥《赵氏孤儿》第一折:“我着你去呵,似弩箭离弦,叫你回来呵,便似毡上拖毛。程婴,你则道我不认的你哩!”元·康进之《李逵负荆》第三折:“鲁智深窟里拔蛇……宋公明似毡上拖毛。”
成语意思指无功受禄。
成语出处宋洪迈《容斋三笔人当知足》:“予年过七十,法当致仕……乡衮赵子直不妨使绝禄粟,俾之因任,方用赘食太仓为愧,而亲朋谓予爵位不逮二兄,以为耿耿。”
成语意思谭:同“谈”。比喻空谈理论,不能解决实际问题
成语出处清·魏源《圣武记》第13卷:“今日动笑纸上谭兵,不知纸上之功,即有深浅,有一二分之见,有六七分之见,有十分之见。”
成语意思按其名而求其实。
成语出处唐·元稹《戒励风俗德音》:“自非责实循名,不能彰善瘅恶。”
成语意思致仕:辞官;悬车:古代官员一般至七十岁告老引退,把车子悬挂起来不用。指告老辞官,退休家居
成语出处东汉·班固《汉书·薛广德传》:“与丞相定国、大司马车骑将军史高俱乞骸骨,皆赐安车驷马。东归沛……县其安车传子孙。”
成语意思耍:戏弄,玩耍。把玩笑当作真的
成语出处明·吴承恩《西游记》第70回:“这才是个有分教;弄巧翻拙,作耍却为真。”
成语意思道教传说,老子生于李树下,因以李为姓。见晋葛洪《神仙传·老子》。
成语出处见晋·葛洪《神仙传·老子》。
成语意思祖生:指晋人祖逖。祖逖立志收复国土。比喻奋勉向上或先占一着
成语出处《晋书·刘琨传》:“与范阳祖逖为友。闻逖被用,与亲故书曰:吾枕戈待旦,志枭逆虏;常恐祖生先吾著鞭。”
成语意思祖述:效法或遵循前人的行为和学说。指效法前人,又有自己的创新
成语出处宋·龚颐正《芥隐笔记·作诗祖述有自》:“铿有‘花逐下山风’,杜有‘云逐度溪风’,祖述有自,青出于蓝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