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指人寿命已经不长;快要进棺材了。行将:快要;木:棺材。
成语出处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僖公二十三年》:“我二十五年矣,又如是而嫁,则就木焉。请待子。”
成语意思形容某件事发展盛行;形成一种良好风气。蔚然:草木茂盛的样子。
成语出处范文澜《中国通史》第三编第七章第八节:“日本国内,自望族以至一般文士,摹仿唐诗蔚然成风。”
成语意思念念:一遍遍地思念。时刻思念;永不忘记。
成语出处宋 朱熹《朱子全书 论语》:“其言于忠信笃敬,念念不忘。”
成语意思凭借险要地势;顽强抵抗。负:凭借;依仗;隅:山的角落。
成语出处先秦 孟轲《孟子 尽心下》:“有众逐虎。虎负嵎,莫之敢撄。”
成语意思原意是顺应天命而产生的人或事物;后多指顺应适当的时机或时代要求而出现的人或事物。
成语出处汉 荀悦《汉纪后序》:“实天生德,应运建立。”
成语意思随口乱说一气。指说话没有根据;不可靠。信口:随口;开河:指说话时嘴唇张合。
成语出处元 王实甫《西厢记》第二本第三折:“你那里休聒,不当一个信口开合知。”
成语意思随着情况的变化灵活机动地应付。机:时机;情况;应:应付;变:变化。
成语出处《旧唐书 郭孝恪传》:“建德远来助虐,粮运阻绝,此是天丧之时。请固武牢,屯军氾水,随机应变,则易为克殄。”
成语意思极:尽;眺:望。尽眼力之所及眺望远方。
成语出处三国·魏·王朗《与许靖书》:“子虽在裔土,想亦极目而迥望,侧耳而遐听,延颈而鹤立。”
成语意思折:挫折。挠:弯曲;引伸为屈服。无论遭到多少挫折;都不退缩;不屈服。
成语出处汉 蔡邕《太尉乔玄碑》:“其性疾华尚朴,有百折不挠,临大节而不可夺之风。”
成语意思寥:稀少;很少;无几:没有几个。形容非常稀少;没有几个。
成语出处明 胡应麟《诗薮 内篇》:“建安以后,五言日盛,晋宋齐间,七言歌行寥寥无几。”
成语意思被弓箭吓怕了的鸟。比喻受过惊吓的人;遇到一点情况就惶恐不安。也作“伤弓之鸟。”
成语出处《晋书 王鉴传》:“黩武之众易动,惊弓之鸟难安。”
成语意思浑身:全身;全部的;解数:原指武术中的架势、招式;后泛指手段;本事。全身所有的本事。
成语出处明 吴承恩《西游记》:“浑身解数如花锦,双手腾那似辘轳。”
成语意思翼:翅膀;不翼:没有翅膀。没有翅膀就飞走了。形容消息等流传迅速;也比喻东西突然不见了。也作“无翼而飞”。
成语出处战国 齐 管仲《管子 戒篇》:“无翼而飞者,声也;无根而固者,情也。”
成语意思沾沾:轻浮的;自鸣得意的样子。形容自满得意的样子。
成语出处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魏其武安侯列传》:“魏其者,沾沾自喜耳,多易。”
成语意思奄奄:气息微弱的样子;息:呼吸时进出的气。只剩下微弱的一口气。引申为事物即将消亡或毁灭。
成语出处明 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87回:“惠王亲往问疾,见痤病势已重,奄奄一息。”
成语意思借指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美好世界。世外桃源是一个人间生活理想境界的代名词,相当于西方的极乐世界或者天堂。千百年来,完美主义者无不苦苦追寻、刻意营造自己想象中的“世外桃源”。
成语出处清 孔尚任《桃花扇》:“且喜已到松凤阁,这是俺的世外桃源。”
成语意思旧时形容女子走路迟缓从容的样子。形容慢腾腾地来晚了。
成语出处东汉 班固《汉书 外戚传上 孝武李夫人》:“是邪,非邪?立而望之,偏何姗姗其来迟。”
成语意思睹:看。情景凄惨;使人不忍看下去。
成语出处清 黄小配《洪秀全演义》:“尸首堆积,惨不忍睹。”
成语意思谆谆:恳切、耐心的样子。恳切、耐心地启发开导
成语出处邓小平《庆祝刘伯承同志五十寿辰》:“伯承同志热爱自己的同志,对干部总是循循善诱,谆谆教诲,期以进步。”
成语意思罢:停;歇。想停止却又收不住。指因各种原因(包括迫于形势)无法中止。
成语出处先秦 孔子《论语 子罕》:“夫子循循然善诱人,博我以文,约我以礼,欲罢不能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