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莘莘:众多的样子。众多的学生
成语出处林语堂《机器与精神》:“今日的莘莘学子,想读书都没有地方,一个完备的图书馆也没有。”
成语意思釜:锅。薪:柴。在锅底下抽出柴火。比喻从根上解决问题。也指暗中进行破坏。
成语出处汉 董卓《上何进书》:“臣闻扬汤止沸,莫若去薪。”
成语意思原指官吏初到任时对下属显示的威风,后泛指一开始就向对方显示自己的威力。
成语出处明 凌濛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:“李彪终久是衙门人手段,走到灶下取一根劈柴来,先把李旺打一个下马威。”
成语意思学习总感到不满足。形容好学。厌:满足。
成语出处先秦 孔子《论语 述而》:“默而识之,学而不厌,诲人不倦,何有于我哉?”
成语意思不分白天黑夜拼命赶路。
成语出处清·褚人获《隋唐演义》第63回:“俱骑了马,连日夜兼程,赶上丧车,护进二贤庄。”
成语意思气象:景象;万千:泛指极多。形容景象或事物壮丽而多变化。
成语出处宋 范仲淹《岳阳楼记》:“浩浩荡荡,横无际涯,朝晖夕阴,气象万千,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。”
成语意思饥肠:饥饿的肚子;辘辘:象声词;车轮滚动的声音。肚子饿得咕咕直响;形容十分饥饿。
成语出处清 蒲松龄《聊斋志异 西湖主》:“而枵肠辘辘,饥不可堪。”
成语意思濡:沾湿;沫:唾沫。水干了;鱼互相以吐沫沾湿;以维持生命。现比喻在困境中以微薄的力量相互救助。
成语出处先秦 庄周《庄子 大宗师》:“泉涸,鱼相与处于陆,相呴以湿,相濡以沫,不如相忘于江湖。”
成语意思兀兀:劳苦的样子;穷年:终年。一年到头辛苦劳动,勤劳不懈
成语出处东汉·班固《汉书·王褒传》:“故工人之用钝器也,劳筋苦骨,终日矻矻。”
成语意思指话语未经思索;随口而言。脱口:不加思索地开口说。
成语出处清 吴趼人《瞎骗奇闻》:“我晓得你这个人向来是有口无心的,但也不可不拘什么话便脱口而出。”
成语意思旧时称城市的清洁工。现指扫除障碍的人
成语出处老舍《我这一辈子》:“饼烙得,还得押着清道夫给送到营里去;说不定还挨几个嘴巴回来!”
成语意思春风:春天温暖的风。本指春风拂面;温暖宜人。现指心情喜悦;满脸笑容。也用以形容和蔼热情的面容。
成语出处元 王实甫《丽春堂》第一折:“得胜归来喜笑浓,气昂昂,志卷长虹,饮千钟,满面春风。”
成语意思满:全;在乎:在意。完全不放在心上。形容不在意、无所谓的样子。
成语出处朱自清《执政府大屠杀记》:“区区一条生命,在他们眼里,正和一根草,一堆马粪一般,是满不在乎的!”
成语意思绝口:始终不开口;提:举出。指闭口不说话
成语出处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48回:“见了抚台,绝口不提一字,免得抚台心上生疑。”
成语意思以公道对待有怨恨的人。
成语出处先秦 孔子《论语 宪问》:“以直报怨,以德报德。”
成语意思胜:承担。指喜悦难以克制。
成语出处三国 魏 钟繇《贺捷表》:“天道祸淫,不终厥命,奉闻嘉熹,喜不自胜。”
成语意思井底下的青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块天。比喻见识短浅的人。
成语出处先秦 庄周《庄子 秋水》:“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,拘于虚也。”
成语意思相思:想念。单恋,男女间仅一方爱慕另一方
成语出处明·高濂《玉簪记·村郎闹会》:“只见些花落东风点绿苔,佩环声,归仙宅,单相思今空害。”
成语意思增损一字;赏以千金。形容文辞精妙;不可更改。
成语出处南朝 梁 钟嵘《诗品 古诗》:“文温以丽,意悲而远,惊心动魄,可谓几乎一字千金。”
成语意思形容善于讲话;使人喜欢听。娓娓:说话连续不倦的样子。
成语出处清 黄云鸿《福惠全书 刑名部》:“若言入耳,娓娓可听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