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鸣:表达。自以为了不起,表示很得意
成语出处清·陈琅《玉狮堂传奇·回流记·罢宴》:“笑他井底响繁蛙,得意自鸣,甘居人下。”
成语意思杜邮:古地名,今陕西咸阳;戮:杀。指忠臣无辜被杀
成语出处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白起王翦列传》:“武安君既行,出咸阳西门十里,至杜邮……秦王乃使使者赐之剑,自裁。”
成语意思《左传·僖公二年》:“齐寺人貂始漏师于多鱼。”杜预注:“多鱼,地名……《传》言貂于此始擅贵宠,漏泄桓公军事,为齐乱张本。”后以“多鱼之漏”指泄漏军事机密。
成语出处《左传·僖公二年》:“齐寺人貂始漏师於多鱼。”杜预注:“多鱼,地名……《传》言貂於此始擅贵宠,漏洩桓公军事,为齐乱张本。”
成语意思啖:吃,引诱;重:大、厚;利:利益、好处。用优厚的利益和好处引诱或收买人。
成语出处《史记·高祖纪》:“沛公以为诈,乃用张良计,使郦生、陆贾往说秦将,啖以利。”
成语意思交:交情,友谊。有道德有正义感的交往和友情。指互相帮助,互相支持的朋友。
成语出处清·李绿园《歧路灯》第38回:“道义之交,只此已足,何必更为介介。”
成语意思路远才知道马的好坏。
成语出处三国·魏·曹操《矫志》:“道远知骥,世伪知贤。”
成语意思竞相比赛美丽、焕发容光。
成语出处《敦煌变文集·无常经讲经文》:“只趁事持夸窈窕,斗艳争辉呈面峭(俏)。”
成语意思睹:见;竿:竹竿。看见竹竿的影子就知道竹竿的长短曲直。比喻从侧面烘托可以显示事物
成语出处清·刘熙载《艺概·诗概》:“正面不写写反面,本面不写写对面、旁面,须睹影知竿乃妙。”
成语意思竞相比赛艳丽、散发芳香。
成语出处《白雪遗音·玉蜻蜓·游庵》:“斗艳争芳惟粉黛,当年大小慕乔公。”
成语意思童年生活的地方,一般指故乡。
成语出处唐·韩愈《送杨少尹序》:“今之归,指其树曰:‘某树,吾先人之所种也;某水某丘,吾童子时所钓游也。’”
成语意思“吁”念xu1。皆为古汉语叹词。吁,不同意;咈,反对;都,赞美;俞,同意。《书·尧典》:“帝曰:‘吁!咈哉!’”又《益稷》:“禹曰:‘都,帝,慎乃在位。’帝曰:‘俞!’”本以表示尧、舜、禹等讨论政事时发言的语气,后用以赞美君臣间论政之和洽。清·昭梿《啸亭杂
成语出处《书·尧典》:“帝曰:‘吁!咈哉!’”又《益稷》:“禹曰:‘都,帝,慎乃在位。’帝曰:‘俞!’”
成语意思尊:指具有最高权威的人。旧指思想、学术、道德等以一个最有权威的人做唯一的标准。
成语出处《史记·秦始皇本纪》:“语皆道古以害今,饰虚言以乱实,人善其所私学,以非上之所建立。今皇帝并有天下,别黑白而定一尊。”
成语意思捕捉野鸭子,借指业余时间干活挣钱
成语出处徐怀中《我们播种爱情》第一章:“你再这样可不行哟!伤口没好就出来打野鸭子。”
成语意思榱:椽子。正梁和椽子都毁坏了。比喻当政的人倒台或死去。
成语出处左丘明《左传 襄公三十一年》:“栋折榱崩,侨将厌焉,敢不尽言。”
成语意思指应该做的事不做,而不该做的事却做了。
成语出处明·汤显祖《牡丹亭·围释》:“老大王,你可也当着不着的。”
成语意思停顿下来不前进。
成语出处
成语意思躲:逃避;避:避开。闪躲与逃避灾难
成语出处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八回:“今日权且去沧州躲灾避难,早晚天可怜见,放你回来时,依旧夫妻完聚。”
成语意思危害国家和人民。同“蠹国害民”。
成语出处明 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一百二十回:“时皓[孙皓]居武昌,扬州百姓溯流供给,甚苦之;又奢侈无度,公私匮乏。陆凯上疏谏曰:‘……又左右皆非其人,群党相挟,害忠隐贤,此皆蠹政病民者也。’”
成语意思笃志:志向专一;倦:厌倦。指学习志趣专一,不知疲倦
成语出处《江表传》:“蒙始就学,笃志不倦。”
成语意思本是象棋术语。后比喻丢掉次要的,保住主要的。
成语出处京剧《龙江颂》第一场:“为了堵江救旱,我们是会损失一些,这照我们下棋的说法,就叫做‘丢卒保车’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