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重大的政策与措施,引导事业前进的方向和指针。
成语出处蔡东藩《民国通俗演义》第38回:“颇欲展施抱负,造成一法制国,所以一经就任,便草就大政方针宣言书,拟向国会宣布。”
成语意思针对病根下药。比喻针对缺点错误采取相应办法
成语出处清 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25回:“女人家肚痛得那么利害,怕不是生产,这正是对症发药呢!”
成语意思如电光之照耀,如风之流动。比喻影响甚大。
成语出处南朝·梁·刘孝标《辩命论》:“电照风行,声驰海外。”
成语意思庄严地说出表示决心的话或对某事提出保证
成语出处温靖邦《将星在狼烟中升起》:“陈书农他们赌咒发誓,声明自己决无二心。”
成语意思调弄、涂抹脂粉。喻刻意修饰。
成语出处裘廷梁《伦白话为维新之本》:“此外汗牛充栋,效颦以为工,学步以为巧,调朱傅粉以为妍,使以白话译之,外美既去,陋质悉呈,好古之士,将骇而走耳。”
成语意思抵:碰撞,相触;抵足:脚挨着脚。脚与脚相触地同睡一张床上。形容双方情谊深厚
成语出处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29回:“一日,众官皆散,权留鲁肃共饮,至晚同榻抵足而卧。”
成语意思指谈得很融洽。
成语出处西汉 刘向《战国策 秦策一》:“见说赵王于华屋之下,抵掌而谈,赵王大悦。”
成语意思比喻三方面对立的局势。也泛指三个方面。
成语出处清 和邦额《夜谭随录 崔秀才》:“内则一妻一女一子,鼎足而三焉。”
成语意思指文章的词句刻意修饰。
成语出处唐 白居易《策林四 议文章碑碣词赋》:“今褒贬之文无核实,则惩劝之道缺矣;美刺之诗不稽政,则补察之义废矣。虽雕章镂句,将焉用之。”
成语意思让犯罪的人立功赎罪
成语出处清 李渔《蜃中楼 献寿》:“正要议俺的罪刑,恰好西北地方又报亢旱,上帝就着俺去带罪立功。”
成语意思身负罪责;争取立下功劳;借以赎罪。
成语出处《明史 史可法传》:“以平贼逾期,戴罪立功。”
成语意思堕:落下;裂:分裂。手指冻掉,皮肤冻裂。形容天气严寒
成语出处明·袁宏道《瓶花斋集·答王百谷》:“一室之内,堕指裂肤,谇语漫骂,不肖若不闻也者。”
成语意思形容束手无策的困态。
成语出处宋·王銍《默记》卷上:“晋公候于阁门,见其甚久。则顿足捩耳云:‘无及矣。’”
成语意思动:往往,每每;中:切中,打中;肯綮:筋骨结合的地方,比喻问题的关键。指常常击中要害或抓住问题的关键
成语出处战国·宋·庄周《庄子·养生主》:“技经肯綮之未尝。”
成语意思观察敏锐,言论能掌握问题的关键处。
成语出处《元史 韩性传》:“郡之良二千石,政事有所未达,辄往咨访,性从容开导,洞中肯綮,裨益者多。”
成语意思丁:丁觇;楷:智楷。丁觇的隶书,智楷的草书。赞美人的书法好
成语出处唐·张彦远《法书要录》第八卷引张怀蠸《书断·中·妙品》:“智永章草,草书入妙,隶入能。兄智楷亦工草,丁觇亦善隶书,时人云:‘丁真楷草’。”
成语意思刁钻:狡猾奸诈。形容人狡猾奸诈,待人苛刻薄情。
成语出处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92回:“一则里头有贵妃照应,二则故旧好亲戚多,三则你家自老太太起至于少爷们,没有一个刁钻刻薄的。”
成语意思端庄高雅而标致。
成语出处《红楼梦》第十四回:“一切张罗款待,都是凤姐一人周全承应……[凤姐]洒爽风流,典则俊雅,真是‘万绿丛中一点红’了,——那里还把众人放在眼里,挥霍指示,任其所为。”
成语意思指没有子孙后代。多用作诅咒语。
成语出处元 柯丹邱《荆钗记 执柯》:“你再不娶亲,我只愁你断子绝孙谁拜坟。”
成语意思殚:竭尽。用尽智能和力量。
成语出处《吕氏春秋 本味》相为殚智竭力,犯危行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