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恩:恩惠;同:如同。待人的好处、恩惠之大如同父母一样。
成语出处唐·陈子昂《为张著作谢父官表》:“伏惟神皇陛下,恩同父母,矜照恳诚,信其赤心,实有馨竭。”
成语意思耳食:耳朵吃饭。比喻耳杂吃进去的不知滋味。不加分辨的;指没有确凿的根据;未经思考分析的传闻。
成语出处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六国年表序》:“不察其始终因举而笑之,不敢道,此与以耳食无异。”
成语意思八是四方(东西南北)和四隅(东南、东北、西南、西北)的总称。耳朵同时察听各方面来的声音;形容人灵敏机警。
成语出处明 许仲琳《封神演义》第53回:“为将之道:身临战场,务要眼观四处,耳听八方。”
成语意思耳食:以耳吃食,指不加审察,轻信传闻。指听来的没有根据的话。
成语出处清 阮葵生《茶余客话》卷六:“此耳食之谈,引经断狱,当不如是。”
成语意思形容听来的没有确凿根据的言论。亦作“耳食之谈”、“耳食之言”、“耳食之见”、“耳食之学”。
成语出处西汉·司马迁《史记·六国年表序》:“学者牵于所闻,见秦在帝位日浅,不察其终始,因举而笑之,不敢道,此与以耳食无异。”
成语意思六十岁时听别人言语便可判断是非真假。指60岁的代称
成语出处先秦 孔子《论语 为政》:“吾十有五而志于学,三十而立,四十而不惑,五十而知天命,六十而耳顺,七十而从心所欲。”
成语意思恩惠、情义极为深重。
成语出处唐·吕颂《代郭令公谢男尚公主表》:“事出非常,荣加望外,恩深义厚,何以克堪;糜躯粉骨,不知所报。”
成语意思恩爱像高山一样重,情义像大海一样深。形容恩惠深,情义重。
成语出处宋·晁端海《卜算子》:“恩义重如山,情意深如海。假使黄金北斗高,这一分,何由买?”
成语意思给予太多的恩惠,反而会引起怨恨。
成语出处《亢仓子·用道》:“恩甚则怨生,爱多则憎至。”
成语意思亲自听见和亲眼看见的
成语出处唐 元稹《连昌宫词》:“翁言野父何分别,耳闻眼见为君说。”
成语意思闻:听见;睹:看见。亲耳听到,亲眼看见
成语出处元 秦简夫《东堂老》楔子:“老夫耳闻眼睹,非止一端,因而忧闷成疾。”
成语意思扼腕:用手握腕;嗟:感叹。用手握腕,长声叹息。形容情绪激动发出叹息的神态
成语出处蔡东藩《民国通俗演义》第101回:“于是吏民俱困,都累得扼腕兴嗟,愁眉百结了。”
成语意思扼:握住;抓住。握着手腕发出叹息的声音。形容十分激动地发出长叹的情态。
成语出处晋 王隐《晋书 刘锟传》:“臣所以泣血宵呤扼腕长叹者也。”
成语意思亲自听见和亲眼看见的
成语出处唐 孙揆《灵应传》:“宝及晡方寤,耳闻目览,恍然如在。”
成语意思染:沾染。耳朵经常听到,眼睛经常看到,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
成语出处丛维熙《北国草》第一章:“由于他小时候在巴黎耳闻目染的结果,爱情比同龄的年轻人要早醒得多。”
成语意思击:接触。亲自听说,亲眼看见。
成语出处宋·刘克庄《后村全集·回刘汀州书》:“仆不佞,于世之杰士仁人,……皆耳闻目击,一旦因贤嗣显扬之请,遂得附名骥尾,以诏不朽,岂非幸欤!”
成语意思亲自听见和亲眼看见的。
成语出处北齐 颜之推《颜氏家训 归心》:“夫信谤之征,有如影响;耳闻目见,其事已多,或乃精诚不深,业缘未感,时傥差阑,终当或报耳。”
成语意思闻;听见;睹:看见。亲耳听见亲眼看到。
成语出处鲁迅《呐喊 一件小事》:“其间耳闻目睹的所谓国家大事,算起来也很不少。”
成语意思用手握腕,长声叹息。形容情绪激动的神态。
成语出处《晋书·刘琨传》:“臣所以泣血宵吟,扼腕长叹者也。”
成语意思恩德与威势同时并行
成语出处明 冯梦龙《喻世明言》第39卷:“所用之人,各有职掌,恩威并著,无不钦服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