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罪恶成堆,祸害满贯。形容罪大恶极。
成语出处南朝·梁·丘迟《与陈伯之书》:“北虏僭盗中原,多历年所,恶积祸盈,理至燋烂。”
成语意思而:语助词。从今以后。
成语出处《吕氏春秋 恃君览 长利》:“臣而今而后知吾先君周公之不若太公望封之知也。”《旧唐书 卢藏用传》:“而今而后,焚蓍龟,毁律历,废六合,斥五行,浩然清虑,则将奚若?”
成语意思将:拿;把;报:报答。受了别人的恩惠却用仇恨来报答。形容忘恩负义。
成语出处明 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30卷:“亏这官人救了性命,今反恩将仇报,天理何在!”
成语意思比喻非常危险的处所。
成语出处《史记·刺客列传》:“是谓委肉当饿虎之蹊也。”
成语意思儿女:男女。比喻男女之间或家人之间的感情深厚;难舍难分。
成语出处南朝 梁 钟嵘《诗品 晋司张华》:“尤恨儿女情多,风云气少。”
成语意思从小在一起长大的原配夫妻
成语出处元 无名氏《村乐堂》第二折:“他是你儿女夫妻,做这等勾当,你告他去,我是证见。”
成语意思可以把儿女排成一个行列。形容子女很多。
成语出处唐·杜甫《赠卫八处士》:“昔别君未婚,儿女忽成行。”
成语意思欲:欲望。指耳听眼看,满足于享乐的欲望
成语出处汉 东方朔《非有先生论》:“务快耳目之欲,以苟容为度。”
成语意思昭彰:十分明显,人所共见。众人已听到和看到,十分明显。形容被众人了解得清清楚楚,无法藏匿。
成语出处清·名教中人《好逑传》第十七回:“却说刑部审问过,见耳目昭彰,料难隐瞒,十分为过学士不安,只得会同礼臣复奏一本。”
成语意思耳目:指为别人打探消息的人。周围注意的人很多。也指为刺探情报的人很多。
成语出处清 石昆玉《三侠五义》第十六回:“只是目下耳目众多,恐有泄漏,实属不便。”
成语意思听到、看到的跟以前不同;感到新鲜。形容事物的面貌有了显著的变化。
成语出处北齐 魏收《魏书 河南王传》:“齐人爱咏,咸日耳目更新。”
成语意思耳目:指侦探消息的人。指辅佐帝王的重臣。比喻得力助手与亲信
成语出处清 纪昀《阅微草堂笔记 如是我闻》:“如善其便捷,任以耳目心腹,未有不倒持干戈,授人以柄者。”
成语意思同“三平二满”。
成语出处宋·陈亮《三部乐·七月送丘宗卿使虏》词:“小屈穹庐,胆二满三平,共劳均佚。”
成语意思弯弯的眉毛,方广的前额。形容女子容貌的美艳
成语出处《诗经 卫风 硕人》:“螓首蛾眉。”
成语意思眩:眩晕。两耳作响,两眼眩晕
成语出处蔡东藩《民国通俗演义》第78回:“忽觉耳鸣目眩,支持不住。”
成语意思曼睩:明亮转动的眼睛。形容女子的眉目秀美有神
成语出处战国 楚 屈原《楚辞 招魂》:“蛾眉曼睩,目腾光些。”
成语意思蛾眉:像蚕蛾触须似的弯而长的眉毛。修长的眉毛,洁白的牙齿。形容女子容貌美丽。
成语出处汉·司马相如《美人赋》:“臣之东邻,有一女子,云发丰艳,蛾眉皓齿。”
成语意思喉舌:代言人。比喻作为搜集、了解情况和宣传政策的工具
成语出处田流《我上的第一堂党的新闻课》:“报纸是党的耳目喉舌,是党联系广大人民群众的纽带。”
成语意思股:大腿;肱:手臂从肘到腕的部分。起到耳朵、眼睛、手臂的作用。比喻辅佐帝王的重臣。也比喻十分亲近且办事得力的人。
成语出处唐·吴兢《贞观政要·政体》:“然耳目股肱,寄于卿辈……事有不安,可极言勿隐。”
成语意思像鹅毛一样的雪花。形容雪下得大而猛。
成语出处唐·白居易《雪夜喜李郎中见访》:“可怜今夜鹅毛雪,引得高情鹤氅人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