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指王朝更迭,改正朔,易服色。
成语出处《国语 周语中》:“叔父若能光裕大德,更姓改物,以创制天下,自显庸也。”韦昭注:“更姓,易姓也。改物,改正朔、易服色也。”
成语意思敢于冲破某种束缚思索问题和发表意见
成语出处谢觉哉《青年人怎样锻炼自己》:“敢想、敢说也是一种斗争。首先要和自己的旧思想作斗争。”
成语意思貌:容貌。形容外表和内心具有古人的风范
成语出处宋·陈亮《谢陈同知启》:“古心古貌,读前辈未见之书。”
成语意思改换原来的姓名。多指为了隐瞒原来的身分。同“改名换姓”。
成语出处明 无名氏《闹铜台》楔子:“则今日辞别尊兄疾去忙,改姓更名离水乡。”
成语意思同“隔靴搔痒”。
成语出处清·钱大昭《迩言》卷六:“《朱子语类》云:圣人只是识得性。百家纷纷,只是不识性字。扬子鹘鹘突突,荀子又所谓隔靴爬痒。”
成语意思被狗的血喷了一头。形容骂得很凶。
成语出处明 兰陵笑笑生《金瓶梅词话》第64回:“一清早辰,吃他骂的狗血喷了头。”
成语意思瘼:疾,疾苦。关心群众的疾苦。
成语出处清·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三十四回:“非得关心民瘼之员,竭力抚循,不足以资补救。”
成语意思瞑目:闭上眼睛,指死去。心甘情愿,死了也不遗憾。
成语出处《后汉书·马授传》:“吾受厚恩,年迫余日索,常恐不得死国事;今获所愿,甘心瞑目。”
成语意思颈枯齿落。年老貌。
成语出处清·薛福成《代李伯相重锲洨滨遗书序》:“是时科第既益重,豪儁之士,槁项没齿,冀得当于一试。”
成语意思高高地耸起,直逼云霄。比喻前程远大,能够迅速成才。
成语出处宋·黄榦《勉斋文集·五·林子至子字序》:“勉乎哉!行将见子干霄凌云,而为栋梁之用。”
成语意思犹言浴血奋战。形容顽强地拼死战斗。
成语出处清 姚鼐《孙忠愍祠记》:“指挥之子泰,当建文时,为北平都指挥使;燕师起,与战于怀来,中矢,裹血力战,竟陷陈死。”
成语意思甘心:心里乐意。心里完全愿意,毫不勉强
成语出处老舍《四世同堂》:“但是为了钱先生的恢复健康,就是冬天没有皮袍穿,他也甘心乐意。”
成语意思比喻行为凶狠,心肠毒辣。
成语出处元·白朴《恼煞人》套曲:“恨冯魁,趋恩夺爱,狗行狼心,全然不怕天折挫。”
成语意思旧时迷信说法,谓狗血淋在妖人头上,就可使其妖法失灵。后形容骂得很凶,使被骂者如淋了狗血的妖人一样,无言以对,无计可施。
成语出处明·施耐庵《水浒全传》第五十三回:“马知府道:‘必然是个妖人!’教去取些法物来。牢子、节级将李逵捆翻,驱下厅前草地里,一个虞候掇一盆狗血没头一淋。”
成语意思探取精微,搜寻奥秘。
成语出处清·陈田《明诗纪事戊签·江晖》:“景孚为文,钩玄猎秘,杂以古文奇字。”
成语意思见“槁项黄馘”。
成语出处清·薛福成《选举论上》:“孰知夫二百年来,聪明才杰之资,迍邅场屋,槁项黧馘以老死牖下者,肩相至也。”
成语意思犹言孤悬浮寄。
成语出处清·曾国藩《送江小帆同年视学湖北序》:“彼学政者,孤悬客寄于一行省之中,守土者皆貎敬而神拒之。”
成语意思同“刿鉥心腑”。
成语出处清·钱谦益《复徐巨源书》:“仆之马齿长矣,下上今古,刿心鉥肾,亦不啻三折肱矣。”
成语意思见“刿心刳肺”。
成语出处郭绍虞《中国文学批评史》第四章七九:“同一有物之语,不刿心刳腹以出之,则不成为文。”
成语意思形容费尽心思,刻意为之。
成语出处清·方东树《答叶溥求论古文书》:“夫文亦第期各适一世之用而已,而必刿心刳肺,断断焉以师乎古人若此者,何也?以为不如是,则不足以为文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