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道教说是一种用金和玉溶于朱草而成的仙药。也指美酒
成语出处唐 陈子昂《送中岳二三真人序》:“真朋羽会,金浆玉液。”
成语意思形容做事谨慎、勤恳。同“兢兢业业”。
成语出处三国 魏 曹植《卞太后诔》:“恒劳庶事,兢兢翼翼,亲桑蚕馆。”
成语意思认真踏实,一丝不苟
成语出处晋·陈寿《三国志·高堂隆传》:“是以古先哲王,畏上天之明命,循阴阳之逆顺,矜矜业业,惟恐有违。”
成语意思蒹、葭:价值低微的水草,比喻微贱。表示地位低的人依附地位高的人
成语出处明 凌濛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第17卷:“小女娇痴慕学,得承高贤不弃,今幸结此良缘,蒹葭倚玉,惶恐惶恐。”
成语意思见“井井有序”。
成语出处柳青《狠透铁》:“起早贪黑地奔波,饲养上、副业上、保管上,样样项项料理得井井有绪。”
成语意思有条理,有秩序
成语出处骆宾基《乡亲——康天刚》:“一切都是井井有序,和往常一样。”
成语意思比喻不同的书法风格。也比喻人喜爱新奇,而厌弃平常的事物。
成语出处晋·何法盛《晋中兴书》卷七:“小儿辈厌家鸡,爱野雉,皆学逸少书。”
成语意思见到形势有利就进军。后指有把握就行动。
成语出处汉 荀悦《汉纪 高帝纪》:“赵兵出国迎战,见可而进,知难而退,怀内顾之心,无必死之计。”
成语意思交口:大家一齐说;称誉:称扬赞誉。大家同声称赞。
成语出处唐 韩愈《柳子厚墓志铭》:“诸公要人,争欲令我出门下,交口荐誉之。”
成语意思艰难困苦地创办事业。
成语出处
成语意思缄:封闭;言:说话。封住嘴巴;不开口说话。
成语出处《明史 何遵传》:“正德间,给事、御史挟势凌人,趋权择便,凡朝廷大阙失,群臣大奸恶,缄口不言。”
成语意思绝口:始终不开口。闭着嘴不说话。
成语出处东汉 班固《汉书 丙吉传》:“吉为人深厚,不伐善。自曾孙遭遇,吉绝口不道前恩,故朝廷莫能明其功也。”
成语意思帮助别人报仇。
成语出处《汉书 朱云传》:“少时通轻侠,借客报仇。”
成语意思形容杂乱尖细的声音
成语出处萧红《回忆鲁迅先生》:“院子里的小孩们唧唧喳喳地玩耍着。”
成语意思语音杂乱
成语出处清·吴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77回:“忽然又听得隔房一阵人声,叽叽喳喳说的都是天津话。”
成语意思谓为争取财利而斤斤较量,连极微小的数量也不放过。
成语出处北齐·颜之推《颜氏家训·治家》:“近世嫁娶,遂有卖女纳财,买妇输绢,比量父祖,计较锱铢,责多还少,市井无异。”
成语意思举:举办;乐:音乐。举行酒宴,奏起乐曲
成语出处晋·陈寿《三国志·吴志·朱然传》:“然既献捷,群臣上贺,权乃举酒作乐。”
成语意思眷眷:爱恋。依恋不舍之心。
成语出处汉 荀悦《汉纪 文帝纪下》:“既定汉室,建立明主,眷眷之心,岂有异哉。”
成语意思满路都是荆棘。比喻环境困难,障碍很多。
成语出处《左传·襄公十四年》:“乃祖吾离被苫盖,蒙荆棘,以来归我先君。”孔颖达疏:“言无道路可从,冒榛薮也,说其穷困之极也。”
成语意思矜:夸耀;自饰:自己颂扬。夸耀称赞自己。
成语出处《后汉书 郑兴传》:“嚣矜己自饰,常以为西伯复作,乃与诸将议自立为王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