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饥渴同时袭来。形容饥渴交加。亦作“饿虎饥鹰”。
成语出处宋·洪迈《夷坚丁志·华阳洞门》:“右边石池,荷花方烂漫,虽饥渴交攻,而花与水皆不可及。”
成语意思兵:兵器,武器;赍:以物送人。送给盗贼粮食,借给盗贼武器。比喻帮助敌人或坏人
成语出处清·林则徐《答奕将军防御粤省六条》:“其中近年所买夷炮,约居三分之一,尽以借寇赍盗,深湛愤恨。”
成语意思犹言明察持平。
成语出处清·杨潮观《开金榜朱衣点头》:“今司文柄,鉴空衡平,不受一毫请托。”
成语意思济:接济;扶:扶助。帮助陷入危困境地的人。
成语出处元 王实甫《西厢记》:“则为那善文能武人千里,凭着这济困扶危书一缄。”
成语意思救济扶助陷于困境危难中的人
成语出处元 刘君锡《来生债》第四折:“救困扶危,疏财仗义,都做了注福消愆。”
成语意思同“金口玉音”。
成语出处聂绀弩《独夫之最后》:“一个大人物,真像金口御言,有鬼神相助似的,说什么就是什么。”
成语意思旧时用以指天子之言。后泛指说话正确,不能改变。
成语出处晋·夏侯湛《抵疑》:“金口玉音,漠然沉默。”
成语意思金;玉:比喻珍贵。在戏曲和旧小说中;常说皇帝是金口玉牙;说什么就是什么;不能随意更改。现比喻说一不二。也作“金口玉言”。
成语出处晋 夏侯湛《抵疑》:“今乃金口玉音,漠然沉默。”
成语意思科、条:法律条文。原指完美的法律条文。后指不能更改、必须遵守的信条。
成语出处汉·扬雄《剧秦美新》:“懿律嘉量,金科玉条。”
成语意思同“金科玉律”。
成语出处闻一多《女神之地方色彩》:“各种各料虽互相差异,却又互相调和,这便正符那条艺术底金科玉臬‘变异中之一律’了。”
成语意思金、玉:比喻贵重。科、律:法律条文。原指法律条文尽善尽美。后指不能更改、必须遵守的信条。
成语出处前蜀 杜光庭《胡常侍修黄箓斋词》:“金科玉律,云篆瑶章,先万法以垂文。”
成语意思俭:节俭;廉:廉洁。节俭可以养成廉洁的操守。
成语出处《宋史·范纯仁传》:“惟俭可以助廉,惟恕可以成德。”
成语意思谓满口赞誉。项斯、唐代诗人,为杨敬之所器重,敬之赠诗有“平生不解藏人善,到处逢人说项斯”之句。
成语出处明·袁宏道《与钱象先生》:“仆极口项斯矣。茂苑虽多士,当今无出公右者。”
成语意思见别人哭泣而引起自己的悲伤。谓产生同情心。
成语出处明·梅鼎祚《玉合记·还玉》:“迟共疾,俺敢侍寻生替死,自古道见哭兴悲。”
成语意思缄口:闭着嘴。闭着嘴,不说话。
成语出处宋 释道原《景德传灯录》卷十二:“师云:'汝若不会,老僧即缄口无言。'”
成语意思犹言凭空穿凿,不切实际。
成语出处宋·曾敏行《独酷杂志》:“切不可闭门合目,作镌空妄实之想也。”
成语意思犹言众口一词。
成语出处明·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第24卷:“以故人人到母后跟前,交口同声,誉称晋王仁孝聪明,不似太子寡恩傲礼。”
成语意思谓向君主进献良策以废弃弊政。
成语出处《三国志·魏志·卢毓传》:“官人秩才,圣帝所难,必须良佐,进可替否。”
成语意思见“进可替否”。
成语出处晋·葛洪《抱朴子·外篇自叙》:“正色弼违,进可替不,举善弹枉,军国肃雍。”
成语意思害怕得脸都变了色。
成语出处姚雪垠《李自成》第二卷第32章:“满朝文武见皇帝如此震怒,个个惊恐失色,替黄道周捏了一把冷汗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