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省:减少;敛:征收。减省刑法,薄征赋税
成语出处明·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77回:“勤于国政,省刑薄敛,养士训武,修复关隘。”
成语意思犹言滴水不漏。形容说话慎密。
成语出处明·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七回:“小小国都,城不高,池不深,被三国兵车,密密扎扎围得水泄不漏,城内好王害怕。”
成语意思丧:丧失;失去;心:指理智;狂:疯狂。丧失理智;像发了疯一样。形容言行昏乱或凶残到了极点。
成语出处《宋史 范如圭传》:“如圭独以书责桧以曲学倍师,忘仇辱国之罪,且曰:‘公不丧心病狂,奈何为此?必遗臭万世矣。’”
成语意思看到事物的苗头而能察知它的发展趋向或问题的实质。
成语出处《新唐书·杜佑传》:“管仲有言:‘国家无使勇猛者为边境。’此诚圣哲识微知著之略也。”
成语意思看到细微迹象,就能知道它的发展趋势。
成语出处三国 蜀 诸葛亮《便宜十六策 思虑》:“君子视微知著,见始知终,祸无从起,此思虑之政也。”
成语意思谓一身行为遵循法则而无其它选择。
成语出处《孝经·卿大夫》:“是故非法不言,非道不行,口无择言,身无择行。”
成语意思个人身体以外的东西;指名誉、地位、权力、金钱等。
成语出处唐 吴兢《贞观政要》:“明珠是身外之物,尚不可弹雀,何况性命之重,乃以博财物耶?”
成语意思死了没有地方埋葬。形容死的结局很悲惨。
成语出处元 纪君祥《赵氏孤儿》楔子:“天那,可怜害俺一家,死无葬身之地也。”
成语意思顺从我的心意才能生存,违抗我的心意就要灭亡。
成语出处语出《庄子 盗跖》:“顺吾意则生,逆吾意则死。”
成语意思指苛刻地或歪曲地引用法律条文;把无罪的人定成有罪。也把不根据事实而牵强附会给人硬加罪名。
成语出处西汉 司马迁《史记 酷吏列传》:“与赵禹共定诸律令,务在深文。”
成语意思犹深思熟虑。
成语出处东汉·班固《汉书·严助传》:“今天深惟重虑,明太平以弼朕失。”
成语意思数:计算;往:过去;来:未来。明了过去,可以推知未来。
成语出处《周易 说卦》:“数往者顺,知来者逆。”
成语意思扫兴:指情绪低落。指遇到不如意的事情而情绪低落
成语出处明·汤显祖《牡丹亭·旅寄》:“早是暮冬,不提防岭北风严,感了寒疾,又无扫兴而回之理。”
成语意思什:形容多;袭:量词,套,层。将物品层层包裹,珍重地藏好。形容极珍重地收藏物品。
成语出处宋 张守《跋唐千文帖》:“当与夏璜赵璧什袭而藏。”
成语意思见“死心塌地”。
成语出处元·马致远《青衫泪》第三折:“是他拂茶青山沽酒旗,伴着我死心搭地。”
成语意思谓在霜露中行走,草野中息宿。形容奔波劳苦。
成语出处《宋书·孝义传·孙法宗》:“单身勤苦,霜行草宿,营办棺惇,造立冢墓,葬送母兄,俭而有礼。”
成语意思伤心:使人心痛;惨目:惨不忍睹。形容非常悲惨,使人不忍心看。
成语出处唐 李华《吊古战场文》:“日光寒兮草短,月色苦兮霜白。伤心惨目,有如是耶?”
成语意思谓身体比早晨露水消失还快。比喻很快死亡。
成语出处《元史·齐履谦传》:“恐一旦身先朝露,必至累人,遂遣人于客城先人墓侧,修营一舍,傥病努不退,当居处其中以待尽。”
成语意思见“三徙成都”。
成语出处战国·卫·吕不韦《吕氏春秋·贵因》:“舜一徙成邑,再徙成都,三徙成国。”
成语意思相传舜三度迁移,百姓慕德而从,所至处自成都邑。形容圣人到处都受到百姓的拥戴。
成语出处战国·宋·庄周《庄子·徐无鬼》:“舜有膻行,百姓悦之,故三徙成都,至邓之虚,而有十万家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