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成语词典

古代成语大全

古代成语大全

  • 三薰三沐

    sān xūn sān mù

    成语意思①多次沐浴并用香料涂身。这是我国古代对人极为尊重的一种礼遇。同“三衅三浴”。②表示虔敬。③比喻栽培,提携。

    成语出处金·元好问《丙午九日咏菊》:“三薰复三沐,岁宴与君期。”

    成语标签:中性成语联合式成语古代成语
  • 三熏三沐

    sān xūn sān mù

    成语意思①同“三衅三浴”。②表示虔敬。③比喻栽培,提携。

    成语出处宋·陆游《与李运使启》:“一琴一龟,预想铃斋之静;三熏三沐,尚陪药市之游。”

    成语标签:中性成语联合式成语古代成语
  • 水秀山明

    shuǐ xiù shān míng

    成语意思山光明媚,水色秀丽。形容风景优美。

    成语出处宋·黄庭坚《蓦山溪·赠衡阳陈湘》:“眉黛敛秋波,尽湖南,山明水秀。”

    成语标签:常用成语中性成语联合式成语古代成语
  • 率性任意

    shuài xìng rèn yì

    成语意思率:随顺。随顺其本性,听任其心意。指任着自己的本性做去而不加约束

    成语出处宋·张君房《云笈七签》第116卷:“父母怜之,听其率性任意。”

    成语标签:常用成语中性成语联合式成语古代成语
  • 矢下如雨

    shǐ xià rú yǔ

    成语意思矢:箭。箭像雨一样射下

    成语出处南朝·梁·范晔《后汉书·光武帝纪》:“积弩乱发,矢下如雨。”

    成语标签:一般成语中性成语补充式成语古代成语
  • 视险若夷

    shì xiǎn ruò yí

    成语意思见“视险如夷”。

    成语出处三国·魏·吴质《与文帝书》:“虽云幽深,视险若夷。”

    成语标签:一般成语中性成语动宾式成语古代成语
  • 夙心往志

    sù xīn wǎng zhì

    成语意思夙:旧。平素的心愿,已往的志向

    成语出处《魏书·列女传》:“人生如白驹过隙,死不足恨,但夙心往志,不闻于没世矣。”

    成语标签:中性成语联合式成语古代成语
  • 扇席温枕

    shàn xí wēn zhěn

    成语意思见“扇枕温席”。

    成语出处《南史·刘苞传》:“奉君母朱夫人及所生陈氏并扇席温枕,叔父绘常叹伏之。”

    成语标签:一般成语中性成语联合式成语古代成语
  • 俗下文字

    sú xià wén zì

    成语意思指为应付世事而写的平庸的应酬文章。

    成语出处唐·韩愈《与冯宿论文书》:“时时应事作俗下文字,下笔令人惭。”

    成语标签:一般成语中性成语偏正式成语古代成语
  • 虽休勿休

    suī xiū wù xiū

    成语意思休:美善;休:赞美。虽然受到别人赞美但不能沾沾自喜

    成语出处《尚书·吕刑》:“尔尚敬逆天命,以奉我一人,虽畏勿畏,虽休勿休。”

    成语标签:中性成语紧缩式成语古代成语
  • 歃血为誓

    shà xuè wéi shì

    成语意思歃血:口含血。古代会盟者在嘴旁涂牲畜的血,表示诚意立誓

    成语出处宋·张君房《云笈七签》第67卷:“受金液,经投金人八两于东流水中,歃血为誓,乃告之。”

    成语标签:一般成语中性成语偏正式成语古代成语
  • 所向无前

    suǒ xiàng wú qián

    成语意思所指向的地方,谁也阻挡不住。

    成语出处《三国志·魏志·鲜卑传》裴松之注引《魏书》:“年十四五,异部大人卜贲邑钞取其外家牛羊,檀石槐策骑追击,所向无前,悉还得所亡。”

    成语标签:常用成语中性成语偏正式成语古代成语
  • 歃血为盟

    shà xuè wéi méng

    成语意思古代参加盟会者;在嘴边涂上牲口的血;表示诚意。

    成语出处唐 苏安恒《请则天皇后复位于皇子》:“歃血为盟,指河为誓,非李氏不王,非功臣不封。”

    成语标签:常用成语中性成语偏正式成语古代成语
  • 适性忘虑

    shì xìng wàng lǜ

    成语意思谓顺悦情性忘却忧虑。

    成语出处宋·胡仔《苕溪渔隐丛话前集·半山老人》:“本图适性忘虑,反苦思劳神,不如且已。”

    成语标签:中性成语联合式成语古代成语
  • 肆行无忌

    sì xíng wú jì

    成语意思肆:放肆。忌:顾忌。任意胡作非为,一点顾忌没有。

    成语出处《明史·石亨传》:“因劾亨招权纳赇,肆行无忌,与术士邹叔彝等私讲天文,妄谈休咎,宜置重典。”

    成语标签:常用成语贬义成语联合式成语古代成语
  • 少小无猜

    shào xiǎo wú cāi

    成语意思猜:猜疑。指男女幼小时一起玩耍,天真无邪,不避嫌疑。

    成语出处唐·李白《长干行》诗:“同居长干里,两小无嫌猜。”

    成语标签:常用成语中性成语主谓式成语古代成语
  • 上下同心

    shàng xià tóng xīn

    成语意思上下一心。

    成语出处姚雪垠《李自成》第一卷第十七章:“自成虽然新遭大败,但此人百折不挠,锐意进取,加之重要将领均在,上下同心,亲密无向,又善于整饬军纪,救民之急,所以只要他喘息一下,重振旗鼓不难。”

    成语标签:一般成语中性成语主谓式成语古代成语
  • 上下同欲

    shàng xià tóng yù

    成语意思上下有共同的愿望,谓众心齐一。

    成语出处春秋·齐·孙武《孙子·谋攻》:“故知胜有五: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;识众寡之用者胜;上下同欲者胜;以虞待不虞者胜;将能而君不御者胜。”

    成语标签:一般成语中性成语主谓式成语古代成语
  • 上下同门

    shàng xià tóng mén

    成语意思上下:指上一辈与下一辈。姑婿与侄婿的互称。

    成语出处唐·赵璘《因话录》卷三:“杨仆射於陵在考功时,与李师稷及第。至其子相国嗣复知举,门生集候仆射,而李公在坐,时人谓之杨家上下门生。”自注:“代有姑之婿与侄之婿,谓之上下同门。”

    成语标签:中性成语紧缩式成语古代成语
  • 硕学通儒

    shuò xué tōng rú

    成语意思儒:指读书人。学问渊博,通达事理的学者。

    成语出处《后汉书·杜林传》:“博洽多闻,时称通儒。”《南史·顾越传》:“弱冠游学都下,通儒硕学,必造门质疑,讨论无倦。”

    成语标签:中性成语联合式成语古代成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