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省:减少,节约;足:充实。减省费用,积聚财富
成语出处春秋·鲁·左丘明《国语·晋语》:“轻关易道,通商宽衣,懋穑劝分,省用足财。”
成语意思见“收因结果”。
成语出处元·石德玉《曲江池》第四折:“当日要一文钱没处求,今日享千种粟飞嫌薄……权做个收因种果。”
成语意思山歌民谣。
成语出处明·吴承恩《序》:“夫兔人葛妇,不班于黼芾;山吟泽唱,无谓于律吕。”
成语意思谓年轻而容貌美好。
成语出处唐·蒋防《霍小玉传》:“我为女子,薄命如斯,君是丈夫,负心若此。韶颜稚齿,饮恨而终。”
成语意思犹死有余辜。
成语出处汉·荀悦《汉纪·哀帝纪》:“幸得充位宰相,不能进贤退不肖,以此负国,死有余责。”
成语意思犹死有余辜。
成语出处宋·苏轼《谢除两职守礼部尚书表》:“臣等虽三尺之喙,日诵五车之书,反不如医卜执技之流、簿书奔走之吏,其为尸素,死有余诛。”
成语意思犹死有余辜。
成语出处东汉·班固《汉书·平当传》:“吾居大位,已负素餐之责矣,起受侯印,还卧而死,死有余罪。”
成语意思犹死有余辜。
成语出处明·沈德符《野获编·世宗废后》:“至杀无辜,如文臣李梦阳、内臣何文鼎辈所奏,真死有余僇。”
成语意思用诗歌表达自己的思想和志趣。亦作“诗言志”、“诗以道志”。
成语出处《尚书·舜典》:“诗言志,歌永言。”
成语意思犹言山阴乘兴。
成语出处唐·李白《单父东楼秋夜夜送族弟沈之秦》诗:“卷帘见月清兴来,疑是山阴夜中雪。”
成语意思年轻力壮的时候不奋发图强,到了老年,悲伤也没用了。
成语出处《乐府诗集·长歌行》:“百川东到海,何时复西归。少壮不努力,老大徒伤悲。”
成语意思比喻小孩生来多病。也形容经常遭遇不幸。
成语出处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61回:“况且自己又三灾八难的,好容易怀了一个哥儿,到了六七个月还掉了。”
成语意思形容为人、做事坚守正道而不屈从。
成语出处东汉 班固《汉书 刘向传》:“君子独处守正,不桡众枉。”
成语意思看见了同没有看见一样,听见了同没有听见一样。形容不重视,不注意。同“视而不见,听而不闻”。
成语出处战国·宋·庄周《庄子·知北游》:“终日视之而不见,听之而不闻,搏之而不得也。”
成语意思比喻有极大的可能性。
成语出处《新编五代史平话·唐史》:“今天下之势,归韦温的十之八九。”
成语意思人体的各个部分。泛指全身。
成语出处宋·文天祥《高沙道中》诗:“四肢与百骸,屈曲如杯锩。”
成语意思摅:抒发。抒发忠诚,报效国家
成语出处《杨家将演义》第39回:“汝等赴任之后,各宜摅忠报国,施展奇抱。”
成语意思坚守正道,不屈从。
成语出处《周书·王罴传》:“罴轻侮权势,守正不回,皆此英也。”
成语意思正:公正;阿:偏袒。处理事情公平正直,不讲情面。
成语出处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陈宠传》:“而宠与中山相汝南张彬、东平相应顺守正不阿。”
成语意思旧时标志土地界域的用语。表示四面八方所到之处及通往的道路。
成语出处明·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95回:“安营既毕,便画四至八道地理形状图本来我看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