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载:年。指长期苦读。
成语出处元 石子章《竹坞听琴》第三折:“十载寒窗积雪余,读得人间万卷书。”
成语意思隋侯之珠与和氏之璧。泛指珍宝。
成语出处元·吴亮《劝忍百箴》:“隋珠和璧,蒟酱筇竹,寒不可衣,饥不可食。”
成语意思随侯珠与和氏璧的并称。传说古代随国姬姓诸侯见一大蛇伤断,以药敷之而愈;后蛇于江中衔明月珠以报德,因曰随侯珠,又称灵蛇珠。楚人卞和于荆山得一璞玉,先后献给武王、文王,均以为石,和以欺君罪被砍断两足;成王登位,使人剖璞,果得夜光宝玉,因命之曰和氏璧。事见《韩
成语出处传说古代随国姬姓诸侯见一大蛇伤断,以药敷之而愈;后蛇于江中衔明月珠以报德,因曰随侯珠,又称灵蛇珠。楚人卞和于荆山得一璞玉,先后献给武王、文王,均以为石,和以欺君罪被砍断两足;成王登位,使人剖璞,果得夜光宝玉,因命之曰和氏璧。
成语意思佛教徒比喻佛祖讲经,如雷震天地
成语出处《维摩经·佛国品》:“演法无畏,犹狮子吼。其所讲说,乃如雷震。”
成语意思诸葛:诸葛亮;走:吓走;仲达:司马懿。指用死人吓唬活人
成语出处《晋书·宣帝纪》:“时百姓为之谚曰:‘死诸葛走生仲达。’帝闻而笑曰:‘吾便料生,不便料死故也。”
成语意思形容歌声或乐器声高亢宏亮。
成语出处战国 郑 列御寇《列子 汤问》:“饯于郊衢,抚节悲歌,声振林木,响遏行云。”
成语意思神州:指中国;陆沉:陆地无水而沉。中国大陆沉沦。比喻领土被敌人侵占。
成语出处南朝宋·刘义庆《世说新语·轻诋》:“桓公入洛,过淮泗,践北境,与诸僚属登平乘楼,眺瞩中原,慨然曰:‘遂使神州陆沉,百年丘虚,王夷甫诸人不得不任其责!’”
成语意思巾栉:手巾和梳子。拿着毛巾、梳子侍侯。形容妻妾服侍夫君
成语出处春秋·鲁·左丘明《左传·僖公二十二年》:“寡君之使婢子侍执巾栉,以固子也。”
成语意思彘:猪。父母说话算数,教子诚实无欺。
成语出处先秦 韩非《韩非子 外诸说左上》:“曾子之妻之市,其子随之而泣,其母曰:‘女还,顾反为女杀彘。’妻适市来,曾子欲捕彘杀之。……‘母欺子,子而不信其母,非所以成教也。’遂烹彘也。”
成语意思比喻很有把握。
成语出处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24回:“老身这条计,是个上着……端的强如孙武子教女兵,十捉九着。”
成语意思装作有智慧而在无知者面前夸耀。
成语出处先秦 庄周《庄子 山木》:“饰知以惊愚,修身以明污。”
成语意思指纵横交叉;繁华热闹的街道。也指人世间;现实社会。
成语出处元 无名氏《村乐堂》:“则这金钗儿是二人口内的招伏状,更压着那十字街头犯由榜,这公事不虚诳。”
成语意思纵:放;逝:消失。稍微一放松就消失了。形容时间或机会等很容易过去。
成语出处宋 苏轼《文与可画画云当谷偃竹记》:“振笔直遂,以追其所见,如兔起鹘落,少纵则逝矣。”
成语意思贞:贞操;烈:节烈。封建社会用来赞誉妇女的贞烈。
成语出处元·无名氏《合同文字》第三折:“他元来是九烈三贞贤达妇,兀的个老人家尚然道出嫁从夫。”
成语意思十字街头。
成语出处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四十回:“当下去十字街口,不问军官百姓,杀得尸横遍野,血流成渠。”
成语意思十次去九次空着手回来。形容赌博经常输钱。
成语出处明·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卷十二:“岂知家私有数,经不得十转九空,似此三年,渐渐凋耗。”
成语意思江海:指隐士居住的地方;驰:心神向往;魏阙:指朝廷。指虽不为官,仍关怀朝政
成语出处唐·陈子昂《夏日晖上人房别李参军崇嗣》:“余独坐一隅,孤愤五蠹,虽身在江海,而心驰魏阙 。”
成语意思旧指解除官职的人,仍惦记着进朝廷的事。
成语出处战国 吕不韦《吕氏春秋 审为》:“身在江海之上,心居乎魏阙之下,奈何?”
成语意思水太清,鱼就存不住身,对人要求太苛刻,就没有人能当他的伙伴。比喻过分计较人的小缺点,就不能团结人。
成语出处西汉 戴圣《大戴礼记 子张问入官》:“故水至清则无鱼,人至察则无徒。”
成语意思指细微的失误,可导致巨大的差错。
成语出处《隋书 天文志上》:“失之千里,差若毫厘,大象一乖,馀何可验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