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指大蛇衔明珠、黄雀衔白环报恩
成语出处明·田艺蘅《留青日札·方正学蛇报之妄》:“小人之说不止蛇珠雀环之可笑也。”
成语意思死中求生。
成语出处宋·王质《上皇帝书》:“今日刃侵于胸,火逼于肤,死中求活,法当寻出奇之计。”
成语意思三、七:泛指多次;征、辟:征召,荐举。指朝廷多次征名为官
成语出处《晋书·王褒传》:“于是隐居教授,三征七辟,皆不就。”
成语意思肱:手臂。几次断臂,就能懂得医治断臂的方法。后比喻对某事阅历多,自能造诣精深
成语出处春秋·鲁·左丘明《左传·定公十三年》:“三折肱知为良医。”
成语意思胼、胝:手掌、足底的老茧。手掌足底生满老茧。形容经常地辛勤劳动。
成语出处先秦 墨翟《墨子 备梯》:“禽滑厘子事子墨子,三年,手足胼胝,面目黧黑。”
成语意思冒冒失失的样子。
成语出处《金瓶梅词话》第三十回:“春梅道:‘怪因,失张冒势,恁唬我一跳。有要没紧,两头回来游魂哩。’”
成语意思到水中去捞月亮。比喻去做根本做不到的事;只能白费力气。
成语出处元 杨景贤《刘行道》三:“恰便似沙里淘金,石中取火,水中捞月。”
成语意思道路横直交叉的地方。
成语出处明·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一百十回 :“刽子手叫起恶杀都来,恰好午时三刻,将王庆押到十字路头,读罢犯由,如法凌迟处死。”
成语意思《后汉书·郑玄传》:“五年春,梦孔子告之曰:‘起,起,今年岁在辰,来年岁在巳。’既寤,以谶合之,知当命终,有顷寝疾。”李贤注:“北齐刘昼《高才不遇传》论玄曰‘辰为龙,巳为蛇,岁至龙蛇。贤人嗟,玄以谶合之’,盖谓此也。”岁,岁星;龙,指辰;蛇,指巳。后谓命
成语出处《后汉书·郑玄传》:“五年春,梦孔子告之曰:‘起,起,今年岁在辰,来年岁在巳。’既寤,以谶合之,知当命终,有顷寝疾。”李贤注:“北齐刘昼《高才不遇传》论玄曰‘辰为龙,巳为蛇,岁至龙蛇。贤人嗟,玄以谶合之’,盖谓此也。”
成语意思旧指解除官职的人,仍惦记着进朝廷的事。后常用以讽刺迷恋功名宝贵的假隐士。同“身在江湖,心存魏阙”。
成语出处明·许仲琳《封神演义》第八回:“我老臣虽是身在林泉,心怀魏阙,岂知平地风波,生此异事。”
成语意思谓治理百姓不滥用刑罚。形容为官宽仁爱民。束杖,收起刑具。
成语出处金·董解元《西厢记诸宫调》卷八:“有刑罚徒流绞斩,吊拷絣把。设而不用,束杖理民宽雅。”
成语意思谓每战必胜。
成语出处《管子·七法》:“以能击不能,以教卒、教士击驱众、白徒,故十战十胜,百战百胜。”
成语意思搬弄是非,没事找事
成语出处元·无名氏《渔樵记》第三折:“我孩儿又不曾嫁了人,是斗他耍,怎么这等认真,就说嘴说舌,背槽抛粪。”
成语意思泣:哭泣。山在移动,石头也哭泣。比喻暴政将要灭亡
成语出处南朝·梁·任昉《述异记》:“桀时泰山,山走石泣。”
成语意思好:喜爱。在上的人喜欢什么,在下的人就一定会跟着做
成语出处战国·邹·孟轲《孟子·滕文公》:“上有好者,下必有甚焉者矣。”
成语意思众:多;寡:少。生产的多,消费的少。形容财富充足。
成语出处西汉 戴圣《礼记 大学》:“生财有大道,生之者众,食之者寡,为之者疾,用之者舒,则财恒足矣。”
成语意思谓自己做事自己承当。
成语出处元·刘唐卿《降桑椹》第一折:“哥哥,小人身做身当,岂敢带累你也。”
成语意思谓山峦重迭,水流盘曲。
成语出处宋·陆游《游山西村》诗:“山重水复疑无路,柳暗花明又一村。”
成语意思手足失去安放的地方。形容极其惊慌。
成语出处唐·韩愈《为韦相公让官表》:“心神靡宁,顾已惭觍,手足失措。”
成语意思北:败逃。打三仗,败三次。形容屡战屡败。
成语出处《国语·吴语》:“吴师大北。越之左军右军,乃遂涉而从之,又大败天没。又郊败之。三战三北,乃至于吴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