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同“始终如一”。
成语出处《周书·于谨传》:“故功臣之中,特见委信,始终若一,人臣间言。”
成语意思慎:谨慎。谨慎收尾,如同开始时一样。指始终要谨慎从事
成语出处战国·齐·孙膑《孙膑兵法·将德》:“不轻寡,不劫于敌,慎终若始。”
成语意思慎:谨慎;如:象。谨慎收尾,如同开始时一样。指始终要谨慎从事。
成语出处《老子》第六十四章:“慎终如始,则无败事。”
成语意思犹如醉如痴。形容神态失常,失去自制。
成语出处明 无名氏《魏徵改诏》第二折:“着人脑盖天灵碎,唬的他似醉如痴。”
成语意思噬指:咬手指。指母子眷念的感情
成语出处南朝·宋·范晔《后汉书·周磐传》:“顺少孤,养母,尝出求薪,有客卒至,母望顺不还,乃噬其指,顺即心动,弃薪驰归,跪问其故。”
成语意思慎:谨慎;如:像。谨慎收尾,如同开始时一样。指始终要谨慎从事
成语出处晋·卢谨《赠刘琨》:“温温恭人,慎终如初。”
成语意思擅:自作主张。滥用职权,作威作福。
成语出处元·无名氏《连环计》第一折:“方今汉朝献帝在位,被那董卓专权,擅作威福,生杀由己。”
成语意思比喻用尽心思,多方猜测。
成语出处明 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24回:“老娘也不消得三智五猜,只一智便猜个十分。”
成语意思形容对父母十分尽心。
成语出处《晋书 王延传》:“延事亲色养,夏则扇枕席,冬则以身温被。”
成语意思措:安放。手脚不知放到哪儿好。形容举动慌张;或无法应付。
成语出处先秦 孔子《论语 子路》:“刑罚不中,则民无所措手足。”
成语意思比喻死得光荣。
成语出处语出汉 司马迁《报任少卿书》:“人固有一死,死或重于泰山,或轻于鸿毛。”
成语意思知:晓得,知道。形容学问渊博,无所不至
成语出处《敦煌变文集·伍子胥变文》:“吴国贤臣伍子胥,上知天文,下知地理,文经武律,以立其身。”
成语意思比喻处理事情轻重失当,得不偿失。
成语出处先秦 庄周《庄子 让王》:“今且有人于此,以随侯之珠,弹千仞之雀,世必笑之。是何也?以其所用者重,而所要者轻也。”
成语意思隋珠:古代传说中的夜明珠,即隋侯的明月珠。用夜明珠去弹鸟雀。比喻得不偿失。
成语出处《庄子·让王》:“今且有人于此,以隋侯之珠,弹千仞之雀,世必笑之。是何也?则其所用者重,而所要者轻也。”
成语意思同“殊涂同归”。
成语出处《隋书·五行志》:“夫神阴阳不测,天则教人迁善。均乎影响,殊致同归。”
成语意思形容举动慌乱,心神不定。
成语出处《品花宝鉴》第八回:“元茂便向腰间摸了两摸,失张失致的道:‘奇怪!’”
成语意思形容举动慌乱,心神不定。
成语出处明 冯梦龙《古今小说 陈御史巧勘金钗钿》:“常言‘人贫智短’,他恁地贫困,如何怪得他失张失智?”
成语意思形容举动慌乱,心神不定。
成语出处《清平山堂话本 简贴和尚》:“那婆子听得叫,失张失志,出去迎接来叫的官人。”
成语意思终:人死;慎终:居丧能遵守礼法;远:指祖先。指慎重地办理父母丧事,虔诚地祭祀远代祖先
成语出处唐·张说《太原王公神道碑》:“有子故光禄少卿玙,今秘书监询,皆笃行纯孝,慎终思远。”
成语意思《后汉书 冯异传》:“始虽垂翅回溪,终能奋翼黾池,可谓失之东隅,收之桑榆”。谓初虽有失,而终得补偿。后以“收之桑榆”谓事犹未晚,尚可补救。
成语出处《后汉书·冯异传》:“始虽垂翅回溪,终能奋翼黾池,可谓失之东隅,收之桑榆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