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道、途:路。路上听说来的;又在路上传播。指随便传说不可靠的消息;或指没有根据的消息。
成语出处先秦 孔子《论语 阳货》:“道听而涂(途)说,德之弃也。”
成语意思皑皑:洁白的样子,多用来形容霜雪。洁白的积雪银光耀眼。
成语出处冰心《再寄小读者》:“白雪皑皑,山顶上悬着一钩淡黄色的新月。”
成语意思昂:仰;抬起;挺胸:挺起胸膛。仰着头;挺起胸膛。形容精神饱满的样子。
成语出处《上饶集中营 浩气长存》:“个个视死如归,坚贞不屈,昂首挺胸站在那里。”
成语意思举:做事。做一件事同时得到两种好处。
成语出处《晋书 束皙传》:“赐其十年之复,以慰重迁之情。一举两得,外实内宽。”
成语意思形容说话罗嗦,唠叨。
成语出处明 汤显祖《紫箫记 胜游》:“自成了人后,夜里和李郎絮叨叨到四五更鼓,番来覆去,那里睡来?”
成语意思形容百花齐放;色彩艳丽的景象。现多比喻事物丰富多彩或景象繁荣兴旺。
成语出处宋 朱熹《春日》诗:“等闲识得东风面,万紫千红总是春。”
成语意思索然:没有意味、没有兴趣的样子。形容事物枯燥无味(多指文章)。
成语出处明 杨慎《丹铅杂录 论衡》:“盖文有以含蓄不尽为工者……说尽,则索然无味。”
成语意思金戈:金属制的戈;铁马:披有铁甲的马。挥动金戈;骑着铁马。比喻战争及戎马生涯。也形容军队或将士的威武雄姿。
成语出处《新五代史 李袭吉传》:“金戈铁马,蹂践于明时。”
成语意思峰峦重叠环绕,山路蜿蜒曲折。形容山水名胜路径曲折复杂。
成语出处宋 欧阳修《醉翁亭记》:“峰回路转,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,醉翁亭也。”
成语意思此:这;这个;彼:那;那个;伏:低下去。这里起来;那里下去。形容联系紧密;互相配合行动。也作“此伏彼此”、“此起彼落”。
成语出处汉 张衡《西京赋》:“鸟毕骇,兽咸作,草伏木栖,寓居穴托,起伏集此。”
成语意思张:显露;张开;张牙:张开嘴露着牙;舞:挥舞;挥动。原形容野兽凶猛的样子。现多比喻敌人或坏人猖狂凶恶的样子。
成语出处《敦煌变文集 孔子项托相问书》:“鱼生三日游于江湖,龙生三日张牙舞爪。”
成语意思很贫乏的知识;很肤浅的理解。形容知道得不多;理解得不深。
成语出处宋 严羽《沧浪诗话 诗辨》:“有分限之悟,有透彻之悟,有但得一知半解之悟。”
成语意思指人缺乏善意;在别人遇到灾祸时感到高兴。幸:高兴;乐:欢喜。
成语出处南北朝 颜之推《颜氏家训 诫兵》:“若居承平之世,睥睨宫阃,幸灾乐祸,首为逆乱。”
成语意思通、达:畅通无阻。四面八方都有路可通。形容交通便利。
成语出处《子华子 晏子问党》:“其涂之所出,四通而八达,游士之所凑也。”
成语意思泛指人的情欲;七情:喜、怒、哀、惧、爱、恶、欲;六欲:生、死、耳、目、口、鼻所生的欲望。
成语出处清 李汝珍《镜花缘》第七回:“至求仙一事,无非远离红尘,断绝七情六欲,一意静修,自然可入仙道了。”
成语意思鸡啼狗叫彼此都听得到。比喻聚居在一处的人口稠密。
成语出处先秦 孟轲《孟子 公孙丑上》:“鸡鸣狗吠相闻,而达乎四境,而齐有其民矣。。”
成语意思浮光:水面上的反光。掠影:一闪而过的影子。比喻观察不细致或印象很不深刻;像水上的反光和一闪而过的影子;一晃就过去了。
成语出处唐 禇亮《临高台》诗:“浮光随日度,漾影逐波深。”
成语意思这里那里地到处看。形容寻找东西或心神不安;注意力不集中。
成语出处明 冯梦龙《喻世明言》:“三巧儿只为信了卖卦先生之语,一心只想丈夫回来,此时经常走向前楼,在帘内东张西望。”
成语意思冰雪漫天盖地。形容非常寒冷的景象。
成语出处清 蒋士铨《鸡毛房》诗:“冰天雪地风如虎,裸而泣者无栖所。”
成语意思扬眉:扬起眉头;吐气:吐出怨气、闷气。形容摆脱压抑心情后的高兴;得意的神情。
成语出处唐 李白《与韩荆州书》:“何惜阶前盈尺之地,不使白扬眉吐气,激昂青云耶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