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风景优美和有古代遗迹的著名的地方。
成语出处路遥《平凡的世界》第一卷第45章:“首都所有的名胜古迹都去了两次以上。”
成语意思喻:明白;晓:知道。家家都清楚;户户都知道。形容人人皆知。
成语出处宋 楼钥《缴郑熙等免罪》:“而遽有免罪之旨,不可以家谕户晓,必有轻议于下者。”
成语意思姹:美丽;嫣:妖艳;美好。形容各色的美丽花朵争相斗妍。也作“嫣红姹紫”。
成语出处明 汤显祖《牡丹亭 惊梦》:“原来姹紫嫣红开遍,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。”
成语意思结舌:舌头像打了结;不能说话。张着嘴说不出话来。形容理屈词穷或由于紧张害怕而说不出话来。
成语出处清 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23回:“公子被他问得张口结舌,面红过耳。”
成语意思连绵:连续不断的样子;起伏:高低不平。连续不断而且起伏不平。
成语出处孙荪《云赋》:“连绵起伏的云宛如浮动在海上的冰山。”
成语意思站得高;看得远。多形容目光远大。
成语出处清 夏敬渠《野叟曝言》第二回:“遂把这粉白黛绿,莺声燕语,都付之不见不闻,一路高瞻远瞩,要领略湖山真景。”
成语意思方:正在;兴:兴起;艾:停止;完结。刚兴起还没有停止。现多用来形容事物正处于兴旺阶段或形容正在蓬勃发展。
成语出处宋 周煇《清波杂志》第一卷:“鸿恩锡类,方兴未艾,在位者其思有以革之。”
成语意思摧:破坏;枯:枯草;拉:折断;朽:朽烂的木头。比喻腐朽势力或事物很容易被摧毁。原作“摧枯折腐”。
成语出处《晋书 甘卓传》:“将军之举武昌,若摧枯拉朽,何所顾虑乎?”
成语意思踌躇:从容自得的样子;满:满足;志:心意。形容心满意足或十分得意的样子。多指对己所得的成就十分得意。
成语出处庄周《庄子 养生主》:“提刀而立,为之四顾,为之踌躇满志。”
成语意思晃:摇动。脑袋摇来摇去;形容旧时读书人吟诵的姿态或自得其乐、自以为是的样子。也作“摇头摆脑”。有时也形容轻狂之态。
成语出处宋 释普济《五灯会元 至乾禅师》第四十八卷:“教渠拽耙牵犁,直是摇头摆脑。”
成语意思指遵守规矩;一点也不敢轻举妄动。也形容拘泥保守;不敢有任何变动。循:遵守;蹈:踩;矩:方尺。
成语出处宋 朱熹《答方宾王书》:“循涂守辙,犹言循规蹈矩云尔。”
成语意思担子很重;路程很远。比喻责任重大;要经历长期的奋斗。
成语出处先秦 孔子《论语 泰伯》:“士不可以不弘毅,任重而道远。”
成语意思蹑:放轻脚步。形容动作很轻;有时指走路时非常小心;或偷偷地跟随。
成语出处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九回:“周瑞家的会意,忙着蹑手蹑脚的往东边屋里来,只见奶奶拍着大姐儿睡觉呢。”
成语意思集:集中;思:思想;广:扩大;益:好处。集中群众的意见和智慧;取得更好的效果。也指集中众人的思想和智慧;广泛吸收好的意见。
成语出处三国 蜀 诸葛亮《教与军师长史参军掾属》:“夫参署者,集众思,广忠益也。”
成语意思指水势汹涌广阔浩大。后形容规模宏大;气势雄壮。
成语出处宋 范仲淹《岳阳楼记》:“浩浩荡荡,横无边涯。”
成语意思污、垢:肮脏的东西。比喻隐藏或包容坏人坏事。
成语出处清 孙雨林《皖江血 定计》:“收回那十八省剩水残山,洗尽这二百年藏污纳垢。”
成语意思心里很专一;注意力集中。致:极尽;志:心意;志趣。
成语出处先秦 孟轲《孟子 告子上》:“今夫弈之为数,小数也,不专心致志,则不得也。”
成语意思优柔:迟疑不决;寡:少;断:决断。形容做事拿不定主意;缺少决断。
成语出处先秦 韩非《韩非子 亡征》:“缓心而无成,柔茹而寡断,好恶无决,而无所定立者,可亡也。”
成语意思扑朔:兔脚搔爬;迷离:兔眼半闭。原指难辨兔的雄雌;比喻辨认不清是男是女。后来形容事情错综复杂;不容易看清真相。
成语出处南宋 郭茂倩《乐府诗集 横吹曲辞五 木兰诗》:“雄兔脚扑朔,雌兔眼迷离。双兔傍地走,安能辨我是雄雌?”
成语意思披:拨开;斩:砍断;荆、棘:丛生多刺的小灌木。拨开荆;砍掉棘。指在创业阶段清除阻碍;艰苦奋斗。也指在前进道路上清除各种阻碍;克服各种困难。
成语出处南朝 宋 范晔《后汉书 冯异传》:“帝谓公卿曰:‘是我起兵时主簿也,为吾披荆棘,定关中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