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语意思不出声;不露面。形容隐藏起来或不公开露面。销:消失。
成语出处宋 孙光宪《北梦琐言》第11卷:“然畏颖川知之,遂旅游资中郡,销声敛迹,惟恐人知。”
成语意思自以为做的事情合乎道理;心很坦然。安:安静;安然;理:情理;得:适合。
成语出处清 吴趼人《瞎骗奇闻》:“你别瞧我摆了店面,天天卖钱,那是自己本事换来的,我用着心安理得。”
成语意思原指神仙道士的神通广大;可以呼唤风雨。现多比喻人民群众具有改造、支配自然的力量。有时也用以形容坏人的煽动。
成语出处宋 孔觌《罨溪行》:“罨画溪头鸟鸟乐,呼风唤雨不能休。”
成语意思走路时脚抬得很高;神气十足。形容得意忘形的样子。
成语出处先秦 左丘明《左传 桓公十三年》:“莫敖必败,举趾高,心不固矣。”
成语意思形容形状稀奇古怪;与众不同。
成语出处唐 房玄龄《晋书 温峤传》:“须臾,见水族覆灭,奇形异状,或乘车马著赤衣者。”
成语意思可:值得;歌:歌颂;赞扬;泣:流泪。形容英勇悲壮的事迹值得歌颂;并令人感动的流泪。
成语出处明 海瑞《方孝儒临麻姑仙坛记跋》:“追念及之,可歌可泣。”
成语意思全身粉碎。多指为了某种目的而不惜牺牲生命。也比喻彻底遭到失败或遭遇极大的磨难。
成语出处唐 蒋防《霍小玉传》:“平生志愿,今日获从,粉骨碎身,誓不相舍。”
成语意思整个心思都奔向那里。形容思想集中在追求和向往的事情或地方上。心:心思;驰:奔向。
成语出处《隋书·史祥传》:“身在边隅,情驰魏阙。”
成语意思流离:流落;失散;失所:失去住所。流落离散;无处安身。
成语出处《金史 完颜匡传》:“今已四月,农事已晚,边民连岁流离失所,扶携道路,即望复业,过此农时,遂失一岁之望。”
成语意思苦心:用心良苦。孤诣:独到的成就或境地。用尽苦心;达到了别人达不到的境地。指精心钻研学问或技艺;很有独到之处。
成语出处清 翁方纲《复初斋文集 格调论下》:“今且勿以意匠之独运者言之,且勿以苦心孤诣戛戛独造者言之,今且以效古之作若规仿格调者言之。”
成语意思道德好;声望大。多形容老年人为人好;有名望。
成语出处宋 司马光《辞人对小殿札子》:“臣窃惟富弼三世辅臣,德高望重。”
成语意思兵、马:指战争;荒:荒乱。指社会秩序极端不安定。形容战时社会动荡不安;混乱的情景。
成语出处明 李唐宾《梧桐叶》第四折:“不然,那兵荒马乱,定然遭驱被掳。”
成语意思形容做事机警敏捷。
成语出处明 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四十三回:“倘或被眼疾手快的拿了送官,如之奈何?”
成语意思心情平静;态度温和。指不急躁;不生气。
成语出处宋 程颐《明道先生行状》:“先生每与论事,心平气和。”
成语意思形容次数很多。番:次数;遍数。
成语出处清 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八回:“三番五次,缠的老和尚急了,说道:‘你是何处光棍,敢来闹我们!’”
成语意思玲珑:灵巧精致。剔透:明彻透亮。形容器物的奇巧;精致;鲜明透亮。
成语出处元 无名氏《百花亭》第二折:“惜玉怜香天生就,另一种可喜风流。淹润惯熟,玲珑剔透,软款温柔。”
成语意思五个;十个地计数。指原原本本;清清楚楚;毫无遗漏。
成语出处明 施耐庵《水浒传》第25回:“这妇人听了这话,也不回言,却踅过来,一五一十,都对王婆和西门庆说了。”
成语意思形容公正严明;不讲情面。铁面:比喻刚直无私。
成语出处清 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45回:“我想必得你去作个‘监社御史’,铁面无私才好。”
成语意思新:更新;异:不同。指发展或进步迅速;不断出现新事物、新气象。
成语出处宋 林景熙《霁山集》:“金碧嵯峨,日新月异,则亦不独师能之也。”
成语意思茹:音如;吃。用来描写原始人不会用火;连毛带血地生吃禽兽的生活。
成语出处西汉 戴圣《礼记 礼运》:“未有火化,食草木之食,鸟兽之肉,饮其血,茹其毛。”